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废墟(廢墟)  拼音:fèi xū
弃置的房舍、街市、城郭等。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诗:「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漢語大詞典》:自毁
火箭在发射后,尤指在试验中主动炸毁;亦指设备或资料的销毁(防其落入敌人手中)
某人或某种东西的自我毁灭
《漢語大詞典》:残灭(殘滅)
(1).残杀毁灭。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尝攻 襄城 , 襄城 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禄山 步骑散漫,人莫知其数,所过残灭。”
(2).毁坏。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纺綵丝而縻,断截以绕臂,此长无益於吉兇,而空残灭繒丝,縈悸小民。”
(3).残缺磨灭。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北岳碑》:“ 后汉 《北岳碑》,文字残灭尤甚,莫详其所载何事。”
《漢語大詞典》:迭毁
(1).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馀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神主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汉书·韦玄成传:“,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迭毁,毁庙之主臧乎太祖…… 周 之所以七庙者,以 后稷 始封, 文王 、 武王 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 后稷 始封, 文 武 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宋书·礼志四》:“是以六宗之辩,舛於兼儒;迭毁之论,乱於羣学。” 唐 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故歷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尽宜毁。”
(2).更替毁灭废弃。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降及羣后,迭毁迭兴。”
《國語辭典》:烧毁(燒毀)  拼音:shāo huǐ
焚烧毁灭。如:「那场火灾烧毁了两栋民房。」也作「烧燬」。
《漢語大詞典》:劫烧(劫燒)
亦作“刧烧”。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经云:‘天地大刧将尽,则刧烧。’”
《漢語大詞典》:无量劫(無量劫)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國語辭典》:末日  拼音:mò rì
基督教称世界最后灭亡的一天。一般泛指生命结束或灭亡的日子。如:「假使国际之间,不能禁止核试;一旦发生核子战争,那将是人类的末日。」
《漢語大詞典》:末日审判(末日審判)
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 耶稣 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我们胜了, 日 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 平型关 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 台儿庄 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
《漢語大詞典》:法难(法難)
佛教徒指毁灭佛法的事件。 中国 历史上有四次重大的“法难”。即 北魏 太武帝 、 北周 武帝 、 唐武宗 和 后周 世宗 的毁灭佛法事件。史称“三武一宗”。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北朝 道教势力由 寇天师 而光大,遂有 太武 世之法难。”
《漢語大詞典》:焚和
谓毁灭中和之性。庄子·外物:“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 郭象 注:“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 成玄英 疏:“驰心利害,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云栖楼寺作》诗:“焚和从一念,繫物沮高蹈。”
《漢語大詞典》:毁宗
(1).毁宗庙之墙。古代举行葬礼时的一种形式。礼记·檀弓上:“及葬,毁宗躐行,出於大门。” 孔颖达 疏:“毁宗,毁庙也。 殷 人殯於庙,至葬,柩出,毁庙门西边墻,而出於大门。”
(2).指已经绝后的宗族。《淮南子·俶真训》:“兴毁宗,立无后者,义也。”
(3).毁灭宗族。
《漢語大詞典》:被毁
被毁灭。例如:阿尔巴尼亚一千六百个村庄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
分類:被毁毁灭
《漢語大詞典》:灭弃(滅棄)
毁灭抛弃。 汉 仲长统 《述志》诗:“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
分類:毁灭抛弃
《國語辭典》:陨灭(隕滅)  拼音:yǔn miè
1.物体自高空落下而毁灭。如:「流星的光芒画过夜空,陨灭在大地的那一头。」
2.比喻丧命。也作「殒灭」。
《漢語大詞典》:废灭(廢滅)
(1).废弃毁灭。墨子·非攻下:“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晏子春秋·谏下二一:“谗諛萌通,而贤良废灭。”
(2).谓灭亡、灭绝。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料民》:“惑于神怪愚诬之説,而以是徵 幽 之废灭。” 鲁迅 《野草·死后》:“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