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太叔段 朝代:春秋郑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及庄公立,封于京,称太叔。所为违制,与母谋袭郑。庄公伐段,段奔鄢。鄢溃,出奔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字子石。大夫。郑伯宴请晋赵孟,赵孟请郑大夫赋诗。段赋《蟋蟀》,赵孟称善,谓为“保家之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少贫且贱,师事子夏,高尚不仕。魏文侯欲见之,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侯出过其庐,必凭轼示敬。请以为相,不受。秦兴兵欲攻魏,闻段干木贤,而魏侯能以礼待之,乃不入侵而还。
五恶段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下明五恶之一章也。
分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之身也。为凡夫轮回六道受分分段段果报之身。(参见: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为轮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三世分异,名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为生,终谢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言分段者:分谓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五蕴体。舍此受馀有差别故,(中略)皆随因缘有定齐限,故名分段。」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为二种生死之一。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分段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之身也。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分段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之略。
分段三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迷界三道也,即惑业苦之三道是。
【佛学常见辞汇】
即惑业苦三道。
分段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为轮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三世分异,名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为生,终谢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言分段者:分谓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五蕴体。舍此受馀有差别故,(中略)皆随因缘有定齐限,故名分段。」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为二种生死之一。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分段同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者,分段生死之身,即吾人之体也。同居者,为台家所立四土中凡圣同居土之略称,如吾身所住之娑婆世界是也。此娑婆世界为凡夫与圣者同一居住,故称曰同居。盖分段是凡夫之身,同居是其所住处也。
分段轮回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轮回于分段生死也。生生世世在三界之巷。
分段变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也。(参见:二种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流转,有身分形段可见的;变易生死是三界外圣者的生死,已无生死轮回的身分形段,祇是在心念的生生灭灭不停,是精神上的生死。菩萨断除根本无明,才无变易生死。
施主段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会愿文述施主愿意之处也。
段食
【佛学大辞典】
(饮食)梵名Pin!d!a,四食之一,旧译云搏食或团食,吾人常用之食物也。香味触为体,分分段段受用,以资益身分,故云段食。俱舍论十曰:「香味触三,一切皆为段食自体,可成段别而饮啖故,谓以口鼻分分受之。」义林章五本曰:「段者分段,分分受之能持身命。旧云团者,可抟可握,立为团食,此义全非。团字非搏,非水饮等可抟团圆。云何名团?故应名段。」
【佛学常见辞汇】
四食之一,即以香味触三尘为体,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我们的食,即属此种。
【三藏法数】
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三藏法数】
段即形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名段食。佛地论云:任持名食,谓能任持色身,令不断坏故也。古译经律,皆云抟食。
八段五篇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与比丘尼的具足戒分为八段,即一、波罗夷,译为断头,是极重罪;二、僧残,是残命义,必待众僧行忏悔法而救之;三、不定,是嫌疑罪,罪性尚未确定也;四、尼萨耆波逸提,译为舍堕,舍是指犯罪品物,悉应舍与僧众,堕谓犯罪应堕地狱;五、波逸提,译为堕或单堕,义与前同;六、提舍尼,谓可向人忏悔之罪;七、众学,谓比丘应学的戒;八、灭诤,谓灭息诤论。又此八段中,不定、众学、灭诤三段,合为突吉罗,突是恶,吉罗是作,指身口二业恶作之意,如是则八段便成为五篇。兹将具足戒中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属于此八段及五篇者,分别列于附表说明之。
(名目)  (比丘戒) (比丘尼戒) (名目)
┌第一 波罗夷----四-----八----波罗夷┐
│第二 僧 残---十三----十七----僧 残│
│第三 不 定----二-----无──┐    │
八段┤第四 舍 堕---三十----三十┐_│_堕  ├五篇
│第五 单 堕---九十---一七八┘ │    │
│第六 提舍尼----四-----八──┼─提舍尼│
│第七 众 学---一百----一百──│    │
└第八 灭 诤----七-----七──┘─突吉罗┘
(共计)二百五十戒 三百四十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