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残章断简(残章断简)  拼音:cán zhāng duàn jiǎn
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宋。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也作「断编残简」。
《國語辭典》:断编残简(斷編殘簡)  拼音:duàn biān cán jiǎn
编,串连简片的绳子。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狭长形竹、木片。断编残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也作「断简残编」、「残编断简」、「残章断简」。
《漢語大詞典》:断缣寸纸(斷縑寸紙)
残缺不全的书画。 宋 邓椿 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縑寸纸,皆可珍惜。”
《漢語大詞典》:断管残沈(斷管殘瀋)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瀋,墨汁。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宋 元丰 间,禁 长公 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踰时而徵求鼎沸,断管残瀋,等於吉光片羽。”
《漢語大詞典》:断墨残楮(斷墨殘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楮,纸。 明 王世贞 《俞紫芝〈急就章〉》:“ 子中 独能寻考遗则於断墨残楮,遂与 仲温 并驱。”
《國語辭典》:残编断简(殘編斷簡)  拼音:cán biān duàn jiǎn
零乱缺漏的书籍或文章。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也作「断编残简」。
《國語辭典》:保残守缺(保殘守缺)  拼音:bǎo cán shǒu quē
固守旧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也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漢語大詞典》:缺三短四
形容物品残缺不全。例如:缺三短四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