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四种生死
四种死生
生死
三种变易生死
生死岸
生死泥
生死流
生死海
生死渊
生死野
生死云
生死园
生死际
生死缚
佛类词典(续上)
四种死四种生死
四种死生
生死
三种变易生死
生死岸
生死泥
生死流
生死海
生死渊
生死野
生死云
生死园
生死际
生死缚
四种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人死由宿业及其他理由而别为四种:一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也。二财尽寿不尽死,为贫苦饥死冻死者。三寿尽财尽死,为贫乏与寿命尽而死者。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诸种之横死也。大藏法数曰:「一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二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三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四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馀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的四种因由,即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财尽寿不尽死(因贫困而饥死冻死),寿尽财尽死(因贫困与寿命尽而死),寿不尽财不尽死(即各种的横死)。
【三藏法数】
(出阿毗昙毗婆沙论)
〔一、寿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
〔二、财尽寿不尽死〕,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
〔三、寿尽财尽死〕,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
〔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馀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名数)人死由宿业及其他理由而别为四种:一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也。二财尽寿不尽死,为贫苦饥死冻死者。三寿尽财尽死,为贫乏与寿命尽而死者。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诸种之横死也。大藏法数曰:「一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二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三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四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馀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的四种因由,即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财尽寿不尽死(因贫困而饥死冻死),寿尽财尽死(因贫困与寿命尽而死),寿不尽财不尽死(即各种的横死)。
【三藏法数】
(出阿毗昙毗婆沙论)
〔一、寿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
〔二、财尽寿不尽死〕,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
〔三、寿尽财尽死〕,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
〔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馀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四种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梁摄论十明四种生死:一方便生死,二因缘生死,三有有生死。四无有生死。同十四说有七种生死。而不列其名。但言四种生死为七种中之前四者,诸师无异论。后三者,诸师多异释。(参见:七种生死)
(名数)(参见: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梁摄论十明四种生死:一方便生死,二因缘生死,三有有生死。四无有生死。同十四说有七种生死。而不列其名。但言四种生死为七种中之前四者,诸师无异论。后三者,诸师多异释。(参见:七种生死)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四种死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尝就人之死次受生,对波斯匿王之问说四种之死生。一从冥入冥,世人生于卑贱之家,旃陀罗之家,及种种下贱之家,贫穷活命,形体憔悴,作卑贱之业,名为冥。处此冥中,复于身口意行恶业,死而堕于恶趣也。二从冥入明,处前述之冥中,于身口意行善业,身坏命终,而生于人天也。三从明入冥,生富贵之家或刹帝利婆罗门长者之家,受身端正,多财多智,是为明。于此明中身口意行恶业,命终之后,生于恶趣,受无量之苦也。四从明入明,于明中身口意行善业,勤修福德,而生于天上也。此说出杂阿含经。
【三藏法数】
(出杂阿含经)
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及馀种种下贱之家,贫穷活命,形体憔悴,而复作卑贱之业,名之为冥。处此冥中,复行身口意恶业,死堕恶趣,是为从冥入冥。(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恶趣即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从冥入明〕,谓世人生卑贱家,乃至作诸鄙恶之业,名之为冥。于此冥中,能行身口意善业,身坏命终,生于人天,是为从冥入明。
〔三、从明入冥〕,谓世人生富贵家,若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家,受身端正,多财多智,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恶业,身坏命终,当生恶趣,受无量苦,是为从明入冥。
〔四、从明入明〕,谓世人生富贵家,乃至形相端严,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善业,勤修福德,身坏命终,天上受生,是为从明入明。
(名数)佛尝就人之死次受生,对波斯匿王之问说四种之死生。一从冥入冥,世人生于卑贱之家,旃陀罗之家,及种种下贱之家,贫穷活命,形体憔悴,作卑贱之业,名为冥。处此冥中,复于身口意行恶业,死而堕于恶趣也。二从冥入明,处前述之冥中,于身口意行善业,身坏命终,而生于人天也。三从明入冥,生富贵之家或刹帝利婆罗门长者之家,受身端正,多财多智,是为明。于此明中身口意行恶业,命终之后,生于恶趣,受无量之苦也。四从明入明,于明中身口意行善业,勤修福德,而生于天上也。此说出杂阿含经。
【三藏法数】
(出杂阿含经)
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及馀种种下贱之家,贫穷活命,形体憔悴,而复作卑贱之业,名之为冥。处此冥中,复行身口意恶业,死堕恶趣,是为从冥入冥。(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恶趣即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从冥入明〕,谓世人生卑贱家,乃至作诸鄙恶之业,名之为冥。于此冥中,能行身口意善业,身坏命终,生于人天,是为从冥入明。
〔三、从明入冥〕,谓世人生富贵家,若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家,受身端正,多财多智,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恶业,身坏命终,当生恶趣,受无量苦,是为从明入冥。
〔四、从明入明〕,谓世人生富贵家,乃至形相端严,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善业,勤修福德,身坏命终,天上受生,是为从明入明。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三种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大小。三真證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名为变易变,此唯在于大乘。虽有三义,而胜鬘经所明者,以第一为宗。见大乘义章八。
(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大小。三真證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名为变易变,此唯在于大乘。虽有三义,而胜鬘经所明者,以第一为宗。见大乘义章八。
生死岸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海之此岸也。涅槃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含经三十九曰:「梵志不明晓,犹涉生死岸。」
【佛学常见辞汇】
佛经说生死海是此岸,而涅槃是生死海的彼岸。
(譬喻)生死海之此岸也。涅槃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含经三十九曰:「梵志不明晓,犹涉生死岸。」
【佛学常见辞汇】
佛经说生死海是此岸,而涅槃是生死海的彼岸。
生死泥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者众生沈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沈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譬喻)生死者众生沈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沈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生死流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为流。无量寿经下曰:「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要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之苦海能令人漂流和湮没。
(譬喻)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为流。无量寿经下曰:「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要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之苦海能令人漂流和湮没。
生死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无边际,有如大海也。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
(譬喻)生死无边际,有如大海也。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
生死渊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生死使人沈没,故比之于深渊也。增一阿含经六曰:「渡流成无漏,以渡生死渊。」
(譬喻)以生死使人沈没,故比之于深渊也。增一阿含经六曰:「渡流成无漏,以渡生死渊。」
生死野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广漠,故比之于野。止观五曰:「此牢坚足,越生死野。」
(譬喻)生死广漠,故比之于野。止观五曰:「此牢坚足,越生死野。」
生死云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之盲昧,比之于云雾。无量寿经下曰:「慧日照世间,消除生死云。」
(譬喻)生死之盲昧,比之于云雾。无量寿经下曰:「慧日照世间,消除生死云。」
生死园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死界为凡夫好游之所,又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为园。往生论注下曰:「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譬喻)生死界为凡夫好游之所,又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为园。往生论注下曰:「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生死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涅槃际之称。生死涅槃之二际,无二无别也。(参见:二际)
【三藏法数】
生死际者,若以涅槃实理,从生死染缘而言,涅槃即生死,非真寂静之可證入。无际之际,是名生死际。故晋译华严经云:生死非杂乱,涅槃非寂静。是也。
(术语)对于涅槃际之称。生死涅槃之二际,无二无别也。(参见:二际)
【三藏法数】
生死际者,若以涅槃实理,从生死染缘而言,涅槃即生死,非真寂静之可證入。无际之际,是名生死际。故晋译华严经云:生死非杂乱,涅槃非寂静。是也。
生死缚
【佛学大辞典】
(譬喻)罥网系缚人。故曰缚。最胜王经二曰:「一切众生于有悔,生死罥网坚牢缚。」教行信證行卷曰:「解一切生死缚。」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好像一条绳子系缚著众生。
(譬喻)罥网系缚人。故曰缚。最胜王经二曰:「一切众生于有悔,生死罥网坚牢缚。」教行信證行卷曰:「解一切生死缚。」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好像一条绳子系缚著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