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了本生死经
大死底人
五趣生死轮
反出生死
不死门
不死觉
不死药
不死甘露
不老不死
不思议变易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动生死
分段死
分段生死
四仙避死
了本生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谓见了十二因缘,即是见法见佛。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同本。但说人不同。此为舍利弗对比丘而说者。
大死底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一切妄想都断尽之人也。碧岩四十一则曰:「赵州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种电钞曰:「大死底人者,心智俱灭尽,不见世出世顺逆之法。」
五趣生死轮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院门颊所画轮回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毗奈耶三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四众云集,来听法要,人众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四众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于四众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为听法故皆来集会。尔时世尊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常有大目乾连,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时诸苾刍不知画法,世尊告曰:应随大小圆作轮形处中安毂;次安五辐表五趣之相;当毂之下画捺洛迦;于其二边画傍生饿鬼;次于其上可画人天;于人趣中当作四洲,东毗提诃、南赡部洲、西瞿陀尼、北拘卢洲;于其毂处作圆白色,中画佛像;于佛像前应画三种形,初作鸽形表多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后作猪形表多愚痴;于其辋处应作溉灌轮像,多安水罐画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于罐中出头,死者于罐中出足;于五趣处各像其形;周围复画十二缘生生死之相,所谓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无明支应作罗刹形、行支应作瓦轮像、识支应作猕猴像、名色支应作乘船人像、六处支应作六根像、触支应作男女相摩触像、受支应作男女受苦乐像、爱支应作女人抱男女像、取支应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应作大梵天像、生支应作女人诞孕像、老支应作男女衰老像、病支应作男女带病像、死支应作舆死人像、忧应作男女忧戚像、悲应作男女啼哭像、苦应作男女受苦之像、恼应作男女挽难调骆驼像;于其轮上应作无常大鬼蓬发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于鬼头两畔书二伽他曰:汝当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于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次于无常鬼上应作白圆坛,以表涅槃圆净之像。」有部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
反出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众生发心修行而反出生死至于涅槃也。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发心修行,背妄归真,则能反出生死,至于涅槃,是为反出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不死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死者,涅槃也。入于涅槃之道,谓之不死门。无常经曰:「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不死就是涅槃,入于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门。
不死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觉之一。因多财荣华而常念不死之恶觉也。
【三藏法数】
谓因多财资养,常念不死,故名不死觉。
不死药
【佛学大辞典】
(物名)雪山有上香药,人见之则年寿无量,名不死药。涅槃经二十五曰:「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娑诃,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往生十因曰:「雪山不死药。」
不死甘露
【佛学大辞典】
(杂名)称真言两部不二之灌顶水也。不死者,甘露之译也。大疏五曰:「明日当贻内不死甘露,皆令充足也。」演奥钞十一曰:「不死甘露者,口传云:不死者字,甘露者字,示两部密言不二义也。」
不老不死
【佛学大辞典】
(杂语)悟入诸法实相,则生老病死,本来空寂,何老死之有,故闻妙经者,得不老不死。法华经药王品曰:「众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嘉祥义疏十一曰:「不老不死者,闻此经知老病死,死本来寂灭,故云不老死也。」
不思议变易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众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受细妙无限之身,故云变易,为无漏之定愿力所助,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为大悲意愿所成之身,故亦云意识身。或云无漏身。亦云出过三界身。若依相宗之判,二乘之无学,回心而入大乘,则涅槃之后,直受变易身,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已后亦得受变易身,若菩萨八地已上受变易身,一类智增之菩萨初地已上受变易身。若依性宗之制,则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已上得随应而受。唯识论八曰:「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动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生死即涅槃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不动生死而至涅槃。」
分段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之略。
分段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为轮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三世分异,名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为生,终谢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言分段者:分谓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五蕴体。舍此受馀有差别故,(中略)皆随因缘有定齐限,故名分段。」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为二种生死之一。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四仙避死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杀鬼)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不办,岂不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不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不可避,而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三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一、入海〕,入海者,言吾入大海,上不至表,下不至底,正处中间。无常杀鬼,焉知我处?七日期满,命亦终尽。
〔二、入山〕,入山者,言吾入须弥山,擘山两开,入中还合。无常杀鬼,焉知我处?七日期满,命亦终尽。(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隐空〕,隐空者,言吾踊身虚空中,隐形无迹。无常杀鬼,焉知我处?七日期满,自空堕地而死。犹如果熟,自然脱落。
〔四、居廛〕,居廛者,言吾当隐居大市之中,众人猥闹,各不相识。无常杀鬼,随得一人,何必取吾?七日期满,于众人中,亦自命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