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火药库(火药库)  拼音:huǒ yào kù
1.泛指集中放置枪炮弹药等武器的仓库。
2.比喻极危险的地方。如:「第一次大战前,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库。」
《國語辭典》:一窝蜂(一窩蜂)  拼音:yī wō fēng
形容人多声杂,如群蜂般一拥而上。《西游记》第二八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一窝蜂赶上来,打的打、抢的抢,顷刻搬个罄空。」也作「一窝风」。
《國語辭典》:原子弹(原子彈)  拼音:yuán zǐ dàn
一种炸弹。利用可分裂物质(如钸、铀)之原子核急速的分裂,产生巨大爆炸能量的一种炸弹。
《漢語大詞典》:伐器
作战的武器。《楚辞·天问》:“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王逸 注:“伐器,攻伐之器也。”
分類:作战武器
《漢語大詞典》:蜂锐
亦作“蠭锐”。
(1).锋利。指兵力武器十分厉害。蜂,通“ 锋 ”。新唐书·忠义传上·高叡:“初虏至,有为 叡 计者:‘ 突厥 蠭鋭,所向无完,公不能亢,且当下之。’”
(2).谓办事敏锐。新唐书·循吏传·李至远:“ 至远 子 畬 ,字 玉田 ,少聪警。初歷 汜水 主簿,遇事蠭鋭,虽廝竖,一閲輒记姓名。”
《漢語大詞典》:换装(换裝)
(1).更换武器装备。 孙超祥 《配合主力反“围剿”》:“剩下的那些枪弹,除了赤卫队换装以外,由运输队搬到后面去,装备了本营的其他连队。”
(2).更换衣着。
《漢語大詞典》:皮帘(皮簾)
古代用水牛皮制成的防御武器,作战时用以遮蔽城墙上的崩缺处。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兵器·皮帘:“皮帘,以水牛皮为之,阔一丈,长八尺,横缀皮耳七箇,凡城上有闕,遮蔽则张掛之。”
《国语辞典》:弩炮(弩炮)  拼音:nǔ pào
武器名。一种发射石头机关装置。
《國語辭典》:拚斗(拚鬥)  拼音:pàn dòu
不顾性命的争斗。如:「黑社会拚斗的血腥场面,令人心惊胆战。」
分類:武器交锋
《漢語大詞典》:三仗
(1).即勋仗。 唐 天子衙卫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见新唐书·仪卫志上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天子入 全忠 军, 全忠 泥首素服,待罪客省,传呼彻三仗,有詔释 全忠 罪,使朝服见。”
(2).三件武器。魏书·燕凤传:“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
《漢語大詞典》:饰兵(飾兵)
(1).陈列武器仪仗。《宋书·周朗传》:“至有列軿以游遨,饰兵以驱叱,不亦重甚哉。”
(2).精美的武器。云笈七籤卷九十:“饰兵者,不祥之器,严观者,无厌之至。假使战胜,何益乎命。”
《國語辭典》:开山斧(開山斧)  拼音:kāi shān fǔ
形容斧头锐利,像能把山劈开一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开山斧闪烁生光,还带人之血。」
《國語辭典》:缴械(繳械)  拼音:jiǎo xiè
交出军械、武器。如:「叛军终于缴械投降了。」
《漢語大詞典》:托叉
古代武器之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擒虎》:“杀虎所执兵,刚叉、托叉相半。刚叉三出尖刃,托叉歧出无刃。”《水浒传》第三七回:“船上有三箇人,一条大汉手裡横着托叉,立在船头上。”
分類:武器
《國語辭典》:手榴弹(手榴彈)  拼音:shǒu liú dàn
武器名。用手投掷的小型爆炸弹,利用爆炸后的破片产生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