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63,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正精进
正尽觉
正慧
正辙
正论
正学女
正学六法戒
正机
正杂二行
正觉
正觉华
正忏悔
正体
正观
佛类词典(续上)
正聚正精进
正尽觉
正慧
正辙
正论
正学女
正学六法戒
正机
正杂二行
正觉
正觉华
正忏悔
正体
正观
正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中之正定聚也。(参见:三聚)
(术语)三聚中之正定聚也。(参见:三聚)
三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正精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正道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努力,亦即努力修善断恶,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术语)八正道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努力,亦即努力修善断恶,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正尽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正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正之慧心也。智度论四曰:「正慧入母胎。」
(术语)真正之慧心也。智度论四曰:「正慧入母胎。」
正辙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异辙之称。真正之轨辙也。法华文句记十曰:「并是法华之正辙也。」
(杂语)对于异辙之称。真正之轨辙也。法华文句记十曰:「并是法华之正辙也。」
正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正学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式叉摩那尼)
(术语)(参见:式叉摩那尼)
式叉摩那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正学六法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学女受学时六种之戒法也。(参见:式叉摩那尼)
(术语)正学女受学时六种之戒法也。(参见:式叉摩那尼)
式叉摩那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正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可受其教法之机根曰正机。如净土门言恶人正机,女人正机等。法华玄义六曰:「未来善恶为正机也。」
(术语)正可受其教法之机根曰正机。如净土门言恶人正机,女人正机等。法华玄义六曰:「未来善恶为正机也。」
正杂二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参见:二行及五正行)
(术语)净土门所立。(参见:二行及五正行)
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證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證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正觉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乐净土之莲华,为依弥陀如来正觉所成之华,故曰正觉华。净土论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佛学常见辞汇】
指极乐世界的莲华,因依阿弥陀佛的正觉而成,所以叫做正觉华。
(术语)极乐净土之莲华,为依弥陀如来正觉所成之华,故曰正觉华。净土论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佛学常见辞汇】
指极乐世界的莲华,因依阿弥陀佛的正觉而成,所以叫做正觉华。
正忏悔
【佛学大辞典】
(修法)忏法之式有七日之加行法,其终正作行事,曰正忏悔。
(修法)忏法之式有七日之加行法,其终正作行事,曰正忏悔。
正体
【佛学大辞典】
(杂语)神佛等之本体。
(杂语)神佛等之本体。
正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邪观之称。观与经合,则称正见,即正观也。观无量寿经曰:「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又】离痴而见法,曰正观。无量寿经上曰:「正念正观。」同净影疏曰:「离痴见法,名为正观。」【又】三论宗多用正观中观之名。以八不名为中观,无得名为正观。三论玄义曰:「以无得正观为宗。」
【佛学次第统编】
「业感缘起」 小乘观世间一切法之缘起,皆由业感,是为业感缘起。缘起者,谓一切事物必待缘而起,一切之有为法皆是也。起谓起始之义,故名缘起。业感者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也。盖小乘观苦辨集,明世间缘起,由于业感耳。
(术语)对于邪观之称。观与经合,则称正见,即正观也。观无量寿经曰:「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又】离痴而见法,曰正观。无量寿经上曰:「正念正观。」同净影疏曰:「离痴见法,名为正观。」【又】三论宗多用正观中观之名。以八不名为中观,无得名为正观。三论玄义曰:「以无得正观为宗。」
【佛学次第统编】
「业感缘起」 小乘观世间一切法之缘起,皆由业感,是为业感缘起。缘起者,谓一切事物必待缘而起,一切之有为法皆是也。起谓起始之义,故名缘起。业感者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也。盖小乘观苦辨集,明世间缘起,由于业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