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真之师道也。称三乘所行之道。无量寿经下曰:「唯乐正道无馀欣戚。」【又】八正道分也。(参见:八正道分)
【三藏法数】
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术语)正真之师道也。称三乘所行之道。无量寿经下曰:「唯乐正道无馀欣戚。」【又】八正道分也。(参见:八正道分)
【三藏法数】
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正遍知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佛部之异名也。大日经疏六曰:「正遍知部三昧门。」
(流派)佛部之异名也。大日经疏六曰:「正遍知部三昧门。」
正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法,像法也。(参见:正像末)
(术语)正法,像法也。(参见:正像末)
正像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證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證果者,是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證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證果时,是为末法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法华玄赞五曰:「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證果者。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并无。」青龙仁王经疏三下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三大部辅注七曰:「正者證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俱舍论二十九以教證为正法之体,明住于正法之世,为一千岁。教法者经律论之三藏也,證法者三乘之菩提分法也(与前言證果异),若有人于其教法诵持及正说者,为住于教法世。若有人行其菩提分法者,为住于證法世。故随此三人住世之时量,可知住于正法世之时量。圣教中总言为唯千岁住(證法唯千年住,教法之住时,复过于此,即像法也)。颂曰:「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證果者。
(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證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證果者,是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證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證果时,是为末法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法华玄赞五曰:「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證果者。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并无。」青龙仁王经疏三下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三大部辅注七曰:「正者證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俱舍论二十九以教證为正法之体,明住于正法之世,为一千岁。教法者经律论之三藏也,證法者三乘之菩提分法也(与前言證果异),若有人于其教法诵持及正说者,为住于教法世。若有人行其菩提分法者,为住于證法世。故随此三人住世之时量,可知住于正法世之时量。圣教中总言为唯千岁住(證法唯千年住,教法之住时,复过于此,即像法也)。颂曰:「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證果者。
正像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證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證果者,是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證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證果时,是为末法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法华玄赞五曰:「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證果者。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并无。」青龙仁王经疏三下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三大部辅注七曰:「正者證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俱舍论二十九以教證为正法之体,明住于正法之世,为一千岁。教法者经律论之三藏也,證法者三乘之菩提分法也(与前言證果异),若有人于其教法诵持及正说者,为住于教法世。若有人行其菩提分法者,为住于證法世。故随此三人住世之时量,可知住于正法世之时量。圣教中总言为唯千岁住(證法唯千年住,教法之住时,复过于此,即像法也)。颂曰:「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證果者。
(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證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證果者,是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證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證果时,是为末法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法华玄赞五曰:「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證果者。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并无。」青龙仁王经疏三下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三大部辅注七曰:「正者證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俱舍论二十九以教證为正法之体,明住于正法之世,为一千岁。教法者经律论之三藏也,證法者三乘之菩提分法也(与前言證果异),若有人于其教法诵持及正说者,为住于教法世。若有人行其菩提分法者,为住于證法世。故随此三人住世之时量,可知住于正法世之时量。圣教中总言为唯千岁住(證法唯千年住,教法之住时,复过于此,即像法也)。颂曰:「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證果者。
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正道之一。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言语,亦即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是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术语)八正道之一。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言语,亦即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是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正说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邪说而言。又对于傍说而言。
(杂语)对于邪说而言。又对于傍说而言。
正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中之正定聚也。(参见:三聚)
(术语)三聚中之正定聚也。(参见:三聚)
三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正精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正道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努力,亦即努力修善断恶,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术语)八正道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努力,亦即努力修善断恶,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正尽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正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正之慧心也。智度论四曰:「正慧入母胎。」
(术语)真正之慧心也。智度论四曰:「正慧入母胎。」
正辙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异辙之称。真正之轨辙也。法华文句记十曰:「并是法华之正辙也。」
(杂语)对于异辙之称。真正之轨辙也。法华文句记十曰:「并是法华之正辙也。」
正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正学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式叉摩那尼)
(术语)(参见:式叉摩那尼)
式叉摩那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正学六法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学女受学时六种之戒法也。(参见:式叉摩那尼)
(术语)正学女受学时六种之戒法也。(参见:式叉摩那尼)
式叉摩那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正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可受其教法之机根曰正机。如净土门言恶人正机,女人正机等。法华玄义六曰:「未来善恶为正机也。」
(术语)正可受其教法之机根曰正机。如净土门言恶人正机,女人正机等。法华玄义六曰:「未来善恶为正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