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26,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僧正贤(字 三石 )
僧正治(字 慎初 )
僧正宗
邵正己(字 格之 世称 邵青丘 )
邵正魁(字 长孺 )
佘祖颐(字 于正 号 葆惺 )
沈宏正
沈守庆(字 希安 )
盛颛(字 时正 号 雪溪 )
石阳正(号 滩隐 )
释正派(字 觉非 蔡 )
释正顺(别称 华严菩萨 )
释正思
释正智(字 卧云 陈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正念(字 西洲 )僧正贤(字 三石 )
僧正治(字 慎初 )
僧正宗
邵正己(字 格之 世称 邵青丘 )
邵正魁(字 长孺 )
佘祖颐(字 于正 号 葆惺 )
沈宏正
沈守庆(字 希安 )
盛颛(字 时正 号 雪溪 )
石阳正(号 滩隐 )
释正派(字 觉非 蔡 )
释正顺(别称 华严菩萨 )
释正思
释正智(字 卧云 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字西洲。出家嘉禾龙洲寺。曾以诗中式,领袖天下禅林。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正念,字西洲,秀水三塔寺僧。世宗朝以诗中式,拜僧录左街讲师。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正贤,字三石,海盐天宁寺僧。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正治,字慎初,桐乡人。秀水精严寺僧,有《客尘稿》。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格之。以制墨名于世,世称邵青丘。诗亦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长孺。有《续列女传》。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长孺,休宁人。国子监生有梁园燕台二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五二
佘祖颐,字于正,号葆惺。顺德人。光裕子。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举人。任河南兰阳教谕,摄西华知县。升翰林孔目。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希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盛颛,字时正,号雪溪,明无锡人。冰壑母弟。
人物简介
简介
宗室。号滩隐。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正派,字觉非。姓蔡氏,晋江人也。生有夙慧,苦志勤学,出家后居东塔院,博洽诸经,兼以文蓻,助我禅悦。时有无断老宿栖止寺中,淹通内外典籍,素见重于王遵严诸文学。正派承其启迪,别有会心,无断深契之,一时名籍甚郡。司寇詹咫亭以直言归结室北山,巢云延正派居之,礼意殷殷。山中唱和,有竹下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窥人之句。后游吴越名蓝胜境,咸有题咏,人多传诵。咫亭复邀朋辈,及诸名德,结《楞严社》,每会人立一义,多方参辨,唯正每夺其标,有云:“惭愧未能成底事,逡巡难得似前人。”可见派之素履不以文害志也。临终示偈曰:“勿毁勿赞,本无涯岸,云度长空,月浮碧汉。”世寿七十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正顺。蔚州高氏子。初为台山寿宁用公行童。圆具后。结庐深树间。屏绝诸缘。唯读华严经。数满千部。常入华严观。一夕入观。闻空中声曰。和吞山水少会风云。从是有契入觉。行住坐卧。了无一物为障碍。无一念为起灭。身心荡然。与法界合。为人演说。言如涌泉。皆契法界深义。因于岭头。建大阁。阁下为海水。出大莲华。华上坐毗卢遮那佛满月像。每对佛入观。五七日方起。故人以华严菩萨称之。而不敢名。成宗闻师名。三召不起。就授五路总摄之职。固辞不受。临终谓众曰。无尽刹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瞥。悟入无时。门人法忍曰。未审。师今向甚么处去。师唤忍阇黎。忍喏。师云。虚空剖出一茎骨。言讫恬然而化。是日。灵几上有龙瑞。五彩飞光烛庭宇。移时乃歇。停三日化火自焚。门人拾舍利。建塔藏之。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诗僧
郑国俭为南原知府。一日行春属邑。过源川洞。左石壁上。有松林寺僧正思大书一绝曰。古佛岩前水。哀鸣复呜咽。应恨到人间。永与云山别。翌日与老儒梁积中。连镳寻访。结为山水友。后每论人物。必称正思为僧中龙(胜览)。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之南峰寺。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而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永嘉之学,薪尽不传。而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烈。正智则月亭之正传也。智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就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既得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之宏济寺。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智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智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得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内史顾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智不报。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丁亥九月,示微疾。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沐浴更衣,然后顺化。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惜乎大观灭而智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彼宗与教,胡为中裂。峨峨观公,建大炉爇。砂屑并融,不假抟捏。或鼎或彝,任其铸出。卧公亲承,宏扬煜烁。法座屡登,弘辩罄折。国王敬礼,宰臣钦慑。讲观不二,顿渐岂别。蓉峰巍峨,雁湖澄澈。与虚为邻,孤操崭绝。昔栖其巅,今瘗其嵲。无缝塔中,寂光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