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63,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蔡正孙(字 粹然 号 蒙斋野逸 )
董正观
吴澄(字 幼清 世称 草庐先生 文正 临川郡公 )
乌古孙泽(字 润甫 号 懒斋 正宪 )
释裕(别称 雪庭裕、雪庭 字 好问 光宗正法 晋国公 )
僧行端(别称 元叟端、寒拾里人、僧杰焉、微笑居士 行端 字 元叟、景元、原叟 何 慧文正辩禅师 普照 )
刘正(字 清卿 忠宣 )
彻里( 正宪 )
范玉壶(字 子正 )
陆正(字 行正 号 率斋居士 靖献先生 名 唐辅 正 )
释了义(别称 佛慧圆明正觉普度禅师、天目断崖 号 断崖 杨 )
尹正
何中(字 太虚、养正 )
黄叔雅(字 仲正 )
其它辞典(续上)
史蒙卿(字 景正 号 果斋、静清处士 世称 果斋先生 )蔡正孙(字 粹然 号 蒙斋野逸 )
董正观
吴澄(字 幼清 世称 草庐先生 文正 临川郡公 )
乌古孙泽(字 润甫 号 懒斋 正宪 )
释裕(别称 雪庭裕、雪庭 字 好问 光宗正法 晋国公 )
僧行端(别称 元叟端、寒拾里人、僧杰焉、微笑居士 行端 字 元叟、景元、原叟 何 慧文正辩禅师 普照 )
刘正(字 清卿 忠宣 )
彻里( 正宪 )
范玉壶(字 子正 )
陆正(字 行正 号 率斋居士 靖献先生 名 唐辅 正 )
释了义(别称 佛慧圆明正觉普度禅师、天目断崖 号 断崖 杨 )
尹正
何中(字 太虚、养正 )
黄叔雅(字 仲正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董正观,宋末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333 【介绍】: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元诗选
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抚州崇仁人。生三岁,授诗成诵。五岁,日记千馀言。弱冠领乡荐,避地布水谷,纂次诸经,修正大、小《戴记》。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徵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三月移疾去。至大初,召为国子监丞。皇庆改元,进司业,谢归。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英宗即位,拜翰林学士,同修国史。泰定初,为讲官,《英宗实录》成,亟命小车出都,遣官驿追不及,加授资善大夫。卒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临川郡公,谥文正。有《草庐集》诗四卷。先生雅好邵子书,故其诗多近之。其句法超逸处,如「乔木啸清风,寒花醉香露」。「窗红开晓沴,草碧验春温」。「人定籁声寂,天旋斗柄移」。又《述怀》云:「悬知海上三山客,尘视人间万户侯。」《题大乾庙壁》云:「身合沈江甘殉楚,心知蹈海胜归秦。」《芍药》云:「浅潮半醉流霞晕,清印初昏淡月痕。」俱清婉可诵也。先生尝作草屋数间,题其牖曰:「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程文宪知其意,题之曰「草庐」。故学者称草庐先生。初自京师归,廷中老成及宋之遗士在者,皆感激赋诗饯之。赵文敏公孟頫独书朱子与刘屏山所和诗三章以赠,识者叹之。先是许文正公倡教于北,而先生崛起于南。道统渊源,互相提唱。又不系乎词章之工拙也。词学图录
吴澄(1249-1333) 字幼清。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一生以斯文自任,四方之士负笈从学者,不下千数百人,与许衡并为当时儒宗。有《吴文正集》、《草庐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15 【介绍】: 元临潢人,字润甫,号懒斋。乌古孙仲子。性刚毅,才干过人,倜傥有大志。辟充淮东大都督府令史。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辟为元帅府提控案牍。收福州,进攻兴化,唆都欲屠城,泽谏止之。命知兴化军,调永州路判官。历海北海南廉访使。浚故湖,筑大堤,得良田数千顷。武宗即位,改福建廉访使,以母老求归。卒谥正宪。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裕和尚。字好问。人以雪庭称之。生大原文水张氏。九岁日诵千言。渐长遭世变。茕绝无依。道逢老比丘。劝以学佛。曰能诵法华经足矣。师曰。佛法止是乎。老比丘异之。与偕谒仙岩古佛曰。此龙象种。当为大器。即为祝染受具。与双溪广公同执事。观方至燕。依万松老人最久。声光郁然起。学者归之。世祖居潜邸。命师入少林作资戒会。寻又被太宗诏住和林。兴国辛亥。宪宗徵至北庭行在所。累月问道。言简帝心。洎世祖践祚。命总教门事。赐号光宗正法。为师建精舍于故里。曰报恩。给田产。命僧守之。至元八年春。诏。天下释子大集于京师。师之众居三之一。济济可观。上喜甚。时少林虚席。万松海云为之请。上目师曰。师昔主资戒会。于是有缘。烦领众一行。属少林猥烬之馀。师俨临之。闻而来者如归。乐而施者如涌。嵩阳诸刹。金碧一新。洛阳白马。经筵不辍。皆师力也。师瞑目燕坐。若无与焉。师襟度夷坦。风神閒散。说法三十馀年。如鼓雷霆。揭日月。继踵前贤。标准后学。绰有古知识之遗风。涸池出泉。古殿生光。屡致祥瑞。师戒人勿言。以某时入灭。仁宗履位之初。赠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仍命词臣。撰文表其塔。下诏曰。皇帝恭惟。世祖神武不杀。本仁祖义。以一天下。朕欲昭我祖德。持盈守成。唯尔克绍。乃初祖永孚于仁。以弘济我兆民。顾先哲其逝。朕弗克见于兹邈焉。虽去来梦幻无得而名。而封赠哀荣岂不在我。其尊尔官隆尔爵。以寄予思。以迪后人。以永誉于万世。其为时君追慕永叹之。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字元叟。族临海何氏。世为儒家。年十一。从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化城院。气识渊邃。慨然以道自任。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得旨。次至净慈石林巩公。处以记室。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行中书平章张公。举师住中天竺。复迁灵隐。有旨。设水陆斋于金山。命师说法。竣事入觐。奏对称旨。加赐佛日普炤之号。南归即退。庐于良渚之西庵。至治壬戌。三宗四众。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径山。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人以为荣。而师漠如也。主径山席三十年。足不越阃。道隆德重。诸方仰之。间作诗文。清绝古雅。林石田前辈居吴山。闭门无接。于师特敬慕之。尝赠师以诗。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石田知师。以诗犹知见重。况知师以道者乎。先虎岩住径山时。师为第一座。每闻岩法座上。举云。度宗为北兵攻急。命道士设大醮。奏章天廷。问国家重事。高公伏章。久不得报。既竣事问故。高公云。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门不开。故得报迟也。岩举此谓。住持非苟然。至于四十八代住持。尚预定之天庭。师闻颇心非之。及师继席。适当其次。至正辛巳。示寂。窆全身于寂炤院。八十八岁也。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号元叟。生台之临海何姓。何姓世以儒显。端母王氏。博释五经章安子弟。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端生不茹荤。襁褓中见沙门遂喜。甫六岁。母王氏授以论孟。端咿唔成诵。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每遇纷华杂遝。端则庄坐如在定。母因奇之曰。吾家千里驹也。然恐不为世用。端叔父茂上人者。早岁为僧。住馀杭化城院。适归省故里。端竟从之剃染。遍游丛林。谒径山藏叟。临机悟旨。藏叟悦之。一日藏叟问端曰。汝是台州人那。对曰。台州。叟便喝。端拜。叟又喝。端起叉手。叟曰。放汝三十棒。端喏。藏叟又曰。还知我泉南无僧否。端曰。和尚聻。叟便棒。端按住曰。莫道无僧好。叟大笑而起。端既罢参。乃徜徉西湖山水间。自称寒拾里人。育王珙作偈招曰。夜半落霜花。日轮正卓午。寥寥天地间。只有寒山子。端不答。乃典净慈书记。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吴山石田林处士。久隐不与世接。乍见端篇翰。独以诗柬端。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钦曰。驾发何处。端曰。两浙。曰。因甚语音不同。端曰。合取口。曰。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阇黎在。端拍手曰。鸭吞螺蛳。眼睛突出。钦顾侍者点好茶来。端曰。也不消得。于是以上礼宾之。元成宗大德初。为虎岩伏。分座于径山。庚子。出住湖州翔凤。乃曰。大慧祖师道。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受地狱苦。终不将佛法作人情。径山先师藏叟和尚。一生不肯四天下人。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也须退身有分。山僧在侍者寮两年。弄尽机关。做尽伎俩。直是没凑泊它处。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今有炷香供养它。也要大家證明。甲辰。诏主中天竺。并赐慧日正辨师号。皇庆壬子。迁灵隐。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命端證之。又加号佛日。乃退居良渚西庵。英宗至治壬戌间。起端居径山。端居径山。人才之盛。不减妙喜。其楚石琦辈。时称僧杰焉。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兼游诸禅宿之门。自称微笑居士。每方杨大年之为人。多剥啄诸家语录。而读端提唱。乃谓其子弟曰。元叟生平。谛理恢拓。广说略说。莫不弘伟。然关要隐而不发。以待其人。大慧之流风馀韵。犹有如此者。不谓老夫复相识耳。其提唱曰。寂静中做工夫者。以寂静为究竟。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愦闹中做主宰者。以愦闹为得意。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经教中领览者。以经教为根本。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师友中讲磨者。以师友为渊源。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此无形段金刚大士。从尘点劫来。直至而今。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你拟向东边讨它。它向西边立地。你向南边讨它。它向北边立地。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一切处一切时。与你万象为主。万法为师。此其是也。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将第八识断一刀。岂有成办时节。又曰。自家根蒂下。积生累劫。多诸恶习。若也照烛不破。剔脱不行。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一切法中。或有所疑地。即碍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爱水。即淹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即烧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即飘杀了你。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明暗色空。森罗万象。到处粘作一团。如黐胶相似。驱你入驴胎。使你入马腹。总繇它在。千佛出世。亦无如之何矣。端开化四十二年。三受金襕。密秘之。不以披搭。所赐金帛悉赈贫乏。复多怒。老益甚。每据坐。竟日传餐诃骂。及入寝室。或窃问其故。乃左右顾视。欲举已忘。故道俗于怒骂中。得旨者甚多。顺帝至正壬午秋。示微疾。问侍僧曰。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安同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僧无语。端良久曰。后五日看。至期更衣趺坐曰。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河发𦦨。铁树花开。垂一足而化。世年八十八。僧腊七十六。所剪爪发。舍利累然。閟全身于鹏抟峰北。谥曰普照。塔曰寂照。端退居良渚日。忽有梵僧。仗锡来徵般若枢要。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其僧稽首蹈空而去。左右皆惊愕。端曰。掩鼻偷香。何足羡也。 赞曰。大慧四传至端禅师。二百载矣。几如劲弓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师崛出珍公之门。而道被三朝。德迈九洲。源厚流长。不亦宜乎。或谓。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曰否。不离菩提树下。而据吉祥座者。斯何人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苦求大法,至忘寝食。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答云:“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冰河发燄,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 【介绍】: 元清州人,字清卿。初辟制国用使司令史,迁尚书户部史。至元八年,考核逋欠,查明责任,使冤者得释,有罪者伏辜,由是知名。十九年,累迁为左右司员外郎。是年,阿合马败,以有阿附嫌被捕,旋查明无干,世祖有“刘正衣白衣行炭穴十年”之评。大德初,以同佥枢密院事,出为云南行省左丞,极言不宜攻缅国。仁宗初,为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卒谥忠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0—1306 【介绍】: 亦译阇里。元蒙古燕只吉台(燕只斤)氏。居徐州。至元十八年,侍世祖,民间事时有所咨访,擢利用监。桑哥为相,恣横无状,廷臣莫敢言,彻里具陈奸贪误国害民状。帝怒批其颊,辩愈力。帝悟,乃诛桑哥。进御史中丞。成宗大德间累拜中书平章政事。卒,谥正宪。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录鬼簿:范居中【按:此条录自曹楝亭刊本录鬼簿卷下,明写本异文甚多。孟称舜刊本云范冰壶名居申,今按范字「子正」,似以「居中」为是。】 ,字子正,冰壶其号也。杭州人。父玉壶,前辈名儒,假卜术为业,居杭之三元楼前。每岁元夕,必以时事题于灯纸之上,杭人聚观,远近皆知父子之名。其妹亦有文名,大德年间被旨赴都,公亦北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了义。德清人。俗姓杨。母张氏。宋景定癸亥举师。六岁始能言。从其母诵法华经。人世事懵无所知。姿貌凝然。志若有所待。年十七。有僧遇之。举高峰上堂语。师矍然起立。谓僧曰。能引我往见之乎。母具装遣之。行见高峰于天目狮子岩之死关。以童子给侍左右。乃令提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因名之曰从一。他日室中。举牛过窗棂话。师儗开口。峰随痛棒之。不觉堕于崖下。同学明通。扪萝接磴以救之。则已出半山无所苦也。谓通曰。我机缘不在此。往江西见钦公去也。通曰汝负老汉棒矣。即与还山之西禅庵。自誓曰。我七日不證则决去。端直坚壁。忘废寝食。夜则攀树。露立达旦。未及所期。豁然大悟。驰至死关。呼曰。老和尚。今日谩我不得。呈颂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出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明日峰上堂云。我漫天网子。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虾蟹。今日有蟭螟虫撞入。三十年后。向孤峰绝顶。扬声大叫去在。自此呵励同学。言不少逊。乃曰。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我皆知之。峰叹其俊快。久参者愧焉。几有命如悬丝之虑。遂归德清。其母为卖簪珥。同入武康上柏山。结茅以居。人见其混俗。罔测其意。峰召之还山。峰曰。大有人道。你[掐-臼+也]泥带水。师曰。两眼对两眼。峰为落发受具。改名了义。元贞乙未。高峰示寂。师亦韬晦。或游禅林居下板。孤峭严峻。不假借人辞色。或嬉笑怒骂。粗言秽语。人所不堪。或不因劝请。随机开导。声如奔雷。自是王公贵人争相迎。奉布施充斥。视之漠如。以泰定三年。归坐祖山。学士大集。示众曰。除却语默动静道。将一句来。又曰。一息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答者皆不契。观师就席之意。勉徇众望。多非得已也。至顺中。仁宗闻师道行。诏命宣政院。使赍香入山宣问。敕有司加护。元统二年。赐号佛慧圆明正觉普度禅师。玺书未至山而师化矣。前一日召众云。汝等克念先宗。弘扬大法。念报佛恩。勿生懈怠。旦起众。闻空中雷声隐隐。师已跏趺就逝。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九。藏全身于狮子岩之后。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断崖了义禅师者。湖州德清汤氏子也。六岁始言。言即入理。常随其母。诵法华经。因牵母衣而问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土。靡不周遍。母曾见么。母答曰。佛放瑞光。如优昙花。时一遇耳。又问曰。因甚又道。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母良久。抚其顶而叹曰。儿有慧根乎。更宜广见高明休自屈。年十七。闻举高峰妙公警策语。乃勃起曰。此大善知识也。我往从之。其母甚喜。竟造狮子岩。谒妙公。公爱其挺特。俾提一归何处话。且授名曰从一。妙公每呼从一。一每应诺。公曰。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一罔措。自是一归何处。与牛过窗棂话。结成一片。如碍铁围。或间求示。非拳则棒一。又疑拳棒与本参。岂相干耶。偶过钵盂塘。见松梢雪坠有省。即举似公曰。不问南北与西东。大地山河一片雪。声未已。又被痛棒打。退不觉陨身崖下。同学扪萝救之。一乃誓限七日。昼则桩立。夜则攀树。临崖露立达旦。未及期。大彻扣关。大呼曰。今日瞒我不得也。公曰。作么。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妙公乃上堂曰。我布漫天大网。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虾一蟹。今日有个蟭螟。虫撞入三十年。后向孤峰顶。扬声大叫。且道。叫个甚么。举拂子云。大地山河一片雪。一便夺拂子云。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我悉知之。公便下座。于是举扬料拣。词不少逊。而从一行者之名大显。辞归。德清结茆武康。居以事母。名缁乐访之。又五载还天日。妙公曰。大有人道。你拖泥带水在。对曰。两眼对两眼。妙公。乃为薙落。更从一。名了义。自号断崖。遂单瓢只杖。渡淮杨。历齐鲁。访燕赵。登五台。随所至处。辨论风生。海内丛席为之大震。中峰本公。状其生平曰。撞漫天网。解狮子铃。情亡义断。石裂崖崩。夺庞老金珠。高挥大抹。将阿爷门户。竖柱横撑。这边那边。了无羁绊。问禅问道。不近人情。大地山河一片雪。话头流落至今行。名刹争起之。不顾。逮本雍二禅师相继化去。义始住天目正宗寺。年已七十。道风益峻。众未尝登百辈半受诸方付嘱者。就正请益。不敢生。忽尝示众曰。若要超凡入圣。永脱尘劳。直须去皮换骨。绝后再苏如寒灰。发焰枯木重荣。岂可作容易想。我在老和尚处。多年每被大棒打。彻骨髓不曾。有一念远离心。直至今日。才触著痛处。不觉泪流。岂是你欢喜踊跃。咬著些子苦味。便乃掉头不顾。殊不知苦味。能除百病。大凡功夫若到。省力时。如顺水流舟。只要梢公牢牢把柁。才有丝毫异念。生管取丧身失命。若到纯一处。不可起一念精进心。不可起一念懈怠心。不可起一念求悟心。不可起一念得失心。才有念生。即被一切邪魔入你心腑。使你颠狂。胡说乱道。永作魔家眷属。佛也难救你。戒之戒之。元统元年除夕。告众曰。有一件事。天来大还。委悉么良久云。明日。是元朝越六日。指法云塔西空地曰。更好立个无缝塔。归与禅者谈笑自若。乃曰。老僧明日天台去也。侍者曰。某甲相随得么。曰。骑马趁不及。次日跏趺而逝。世寿七十二。坐夏四十九。奉遗命。塔于所指之处。赐号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义初会葬中峰时。笑谓众曰。过后十二年。更为老僧。一会及入灭时。正符其谶。 赞曰。棒头觅落处。何如捞月水中。喝下越端倪。却似分胶膝里。师初扣关。见高峰孤硬。有上山推毂之难。自后立地知此道。平常有顺水放舟之快。想其为人烈丈夫也。故其问道出家之迹。颇与卢行者相若说法。写自心曲。以真实诲人。至今传其语。为禅关策要。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进义校尉。成宗大德七年任金坛县主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2 【介绍】: 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元诗选
中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二书院山长。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揭侍讲徯斯志其墓。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吴伯清与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余于病中授集读之。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20 【介绍】: 元庆元慈溪人,字仲正。黄震子。居家以孝友礼让闻。学问淹博,教授于乡,不求仕进,有司三奉科举,卒不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