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正派,字觉非。姓蔡氏,晋江人也。生有夙慧,苦志勤学,出家后居东塔院,博洽诸经,兼以文蓻,助我禅悦。时有无断老宿栖止寺中,淹通内外典籍,素见重于王遵严诸文学。正派承其启迪,别有会心,无断深契之,一时名籍甚郡。司寇詹咫亭以直言归结室北山,巢云延正派居之,礼意殷殷。山中唱和,有竹下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窥人之句。后游吴越名蓝胜境,咸有题咏,人多传诵。咫亭复邀朋辈,及诸名德,结《楞严社》,每会人立一义,多方参辨,唯正每夺其标,有云:“惭愧未能成底事,逡巡难得似前人。”可见派之素履不以文害志也。临终示偈曰:“勿毁勿赞,本无涯岸,云度长空,月浮碧汉。”世寿七十九。
《國語辭典》:持正不阿  拼音:chí zhèng bù ē
坚守正道,而不逢迎曲从。《明史。卷一八一。徐溥等传。赞曰》:「王鏊、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
《國語辭典》:仁人君子  拼音:rén rén jūn zǐ
德行宽厚而热心助人的人。《晋书。卷三○。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金瓶梅》第一回:「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
《漢語大詞典》:贱咧咧(賤咧咧)
方言。下贱不正派的样子。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三一章:“最气人的是,他趁我妈跟 玉柱 不在屋,跟我贱咧咧的说话,还他奶奶的凑跟前摸我手。”
《國語辭典》:没三没四(沒三沒四)  拼音:méi sān méi sì
不像样、不正派。《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閒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也作「不三不四」、「不三不二」。
《國語辭典》:没行止(沒行止)  拼音:méi xíng zhǐ
行为不端。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四出:「(末)天那!我不曾见这般没行止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本是没行止的,只因家贫无钱葬母,做出这个短头的事来。」
分類:正派
《漢語大詞典》:目不苟视(目不苟視)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参见“ 目不邪视 ”。
《國語辭典》:目不邪视(目不邪視)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目光正视,不看不该看的事物。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國語辭典》:目不邪视(目不邪視)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目光正视,不看不该看的事物。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