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魔笛  拼音:mó dí
歌剧名。奥地利作曲家莫札特的最后一出歌剧,属于德文歌唱剧类型。为英语Magic Flute、德语Die Zauberflöte的意译。西元一七九一年九月三十一日在维也纳首演。现为各大剧院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
《国语辞典》:秧歌剧(秧歌剧)  拼音:yāng gē jù
一种歌剧。新兴于对日抗战时期。以新编剧本取秧歌形式表演,演出方式简单,并能反映现实。
《國語辭典》:咏叹调(詠嘆調)  拼音:yǒng tàn diào
歌剧中情致高昂部分所用的乐曲。都为纯粹的独唱曲,有管弦或键盘乐器等伴奏,非常华美。
《漢語大詞典》:闲奏曲(閒奏曲)
亦作“间奏曲”。 戏曲或歌剧中在两幕(或场)之间演奏的小型器乐曲。
《国语辞典》:马斯卡尼(马斯卡尼)  拼音:mǎ sī kǎ ní
Mascagni
人名。(西元1863~1945)义大利歌剧作曲家。西元一八八九年以《乡村骑士》一剧获一等奖。作品有好友《弗里兹》、《伊里斯》、《尼禄》等。
《国语辞典》:国家剧院(国家剧院)  拼音:guó jiā jù yuàn
国立的戏剧院。可供舞台剧、歌剧、舞蹈等表演的大型场地。我国国家剧院于西元一九八七年十月正式开幕启用,与国家音乐厅合称为「国家两厅院」,原隶属教育部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二○一四年四月转由隶属文化部辖下「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之演出场馆,位于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二十一之一号,观众席有四层楼,共一千五百二十二席。
《国语辞典》:蝴蝶夫人  拼音:hú dié fū rén
戏曲剧目。义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西元一九○三年完成,一九○四年在米兰首演,此后一直深受世人喜爱。描写日本女子秋秋桑(日语,指蝴蝶姑娘),被美国军官始乱终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全剧以秋秋桑所唱的咏叹调「美好的一日」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雷昂卡发洛(雷昂卡发洛)  拼音:léi áng kǎ fā luò
Ruggiero Leoncavallo
人名。(西元1858~1919)义大利写实派歌剧作曲家。生于拿坡里,毕业于当地音乐学院。在其作品《波葛里其里》发表后,一举成名。其作品题材,舍弃历史或通俗故事,深入探讨人性的是非善恶问题,写实而生活化。为写实派运动的重要先锋。其他重要作品尚有《波希米亚人》、《玫瑰皇后》、《莎莎》等。
《国语辞典》:理查司特劳斯(理查司特劳斯)  拼音:lǐ chá sī tè láo sī
Richard Strauss
人名。(西元1864~1949)德国作曲家。壮年时期所写的歌曲、歌剧、交响诗,是最奇特的作品,其中加入许多不协和音,且常用各种近代的机械,如吹风机、电动机等声响加强效果,在使人惊讶之馀亦饶富趣味。作有五首交响诗,其中〈唐璜〉、〈狄尔之玩笑〉最负盛名,为新浪漫派、写实派的新音乐之父。
《国语辞典》:白利尼  拼音:bái lì ní
Vincenzo Bellini
人名。(西元1801~1835)义大利歌剧作曲家。二十四岁时,因舞台剧《阿得尔森与萨尔维纳》而受欢迎。西元一八二七年,《海盗》一剧在米兰成功上演,从此展开他的歌剧作家生涯。其作品热情动人,旋律流畅优美。主要作品有《清教徒》、《梦游病者》、《诺尔玛》等。
《国语辞典》:布瑞顿(布瑞顿)  拼音:bù ruì dùn
Benjamin Britten
人名。(西元1913~1976)英国作曲家,其作品有歌剧《彼得歌林》、管弦乐〈浦赛尔主题变奏曲〉。
《国语辞典》:大歌剧(大歌剧)  拼音:dà gē jù
一种歌剧体裁。十九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为法语Grand opéra的意译。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题材多为反映历史故事,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如梅耶贝尔(G.Meyerbeer)的《清教徒》、《非洲女郎》。
《国语辞典》:芭蒂  拼音:bā dì
Adelina Patti
人名。(西元1843~1919)西班牙女高音歌剧演员。出生于马德里的音乐家庭,在董尼才弟(Donizetti)的露西亚拉玛莫歌剧中初试啼声,即获好评。在伦敦、巴黎等地广受欢迎。因演唱罗西尼、威尔第的歌剧,被誉为世界的夜莺。
《国语辞典》:主题曲(主题曲)  拼音:zhǔ tí qǔ
戏剧、歌剧、舞蹈及电影中,能概括表现主题的歌或曲。如:「那位金曲歌后特地为这部电影录制主题曲。」
《国语辞典》:卡拉扬(卡拉扬)  拼音:kǎ lā yáng
Karajan
人名。(西元1908~1989)奥地利交响乐队和歌剧指挥家。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曾于萨尔斯堡莫札特纪念馆学习音乐,十八岁时决定从事指挥工作。其音乐表现以准确、客观著称。是二十世纪中叶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