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歇后(歇後)
谓隐去句末之词,暗示其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彦谦 题 汉高 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著题,然语皆歇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吴筠 曰:‘才胜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骆宾王 曰:‘冰泮有衔芦。’ 卢照邻 曰:‘幽谷有绵蛮。’ 陈子昂 曰:‘衔杯且对 刘 。’ 高适 曰:‘归来 洛阳 无负郭。’ 李頎 曰:‘由来轻七尺。’ 唐彦谦 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此皆歇后。”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 渊明 诗:‘再喜见友于。’ 杜 亦用之。《到藎传》‘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则百之语,皆歇后也。”
分類:歇后暗示
《漢語大詞典》:郑五歇后体(鄭五歇後體)
唐 郑綮 的一种诗体。旧唐书·郑綮传:“ 綮 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 庐江 ,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新唐书·郑綮传:“ 綮 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分類:诗体
《漢語大詞典》:郑五歇后(鄭五歇後)
指郑五歇后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上半部之末齣……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陈多 注:“郑五歇后,意犹‘歇后语’。 唐昭宗 时人 郑綮 善诗,诗中多用詼谐的歇后语,当时称之为‘郑五歇后体’。”参见“ 郑五歇后体 ”。
《漢語大詞典》:郑五歇后体(鄭五歇後體)
唐 郑綮 的一种诗体。旧唐书·郑綮传:“ 綮 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 庐江 ,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新唐书·郑綮传:“ 綮 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分類:诗体
《國語辭典》:歇后语(歇後語)  拼音:xiē hòu yǔ
一种汉语特有的隐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为引导;后半部则像说明,为表达的重点。其特色在于使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隐晦、恍悟与暂停、豁然的效果。若运用得当,可使意念的说明诙谐灵动,妙趣横生。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漢語大詞典》:歇后体(歇後體)
谓以歇后形式写的诗文。新唐书·郑綮传:“ 綮 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 郑五 歇后体’。”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三英诗》:“ 永嘉 王十朋 魁多士,同郡 吴己正 为殿, 李三英 以特奏名得出身,列於 吴 下。 吴 效前语曰:‘举头不敢攀 王十 ,伸脚犹能踏 李三 。’其歇后体殆若天成云。”
分類:歇后诗文
《漢語大詞典》:歇后迷语(歇後迷語)
即歇后语。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迷语矣!”参见“ 歇后语 ”。
分類:歇后语
《國語辭典》:歇后语(歇後語)  拼音:xiē hòu yǔ
一种汉语特有的隐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为引导;后半部则像说明,为表达的重点。其特色在于使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隐晦、恍悟与暂停、豁然的效果。若运用得当,可使意念的说明诙谐灵动,妙趣横生。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