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罔辟
欺骗君主。辟,国君。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臣私禄罔辟,厥妖鼠巢。”
《漢語大詞典》:营罔(營罔)
迷惑欺骗。新唐书·王璵传:“营罔天听,负抱粢糈。”新唐书·韦思谦传:“ 思谦 为辩其枉,因言 仁会 营罔陷人不测者,词旨详畅,帝善之。”
分類:迷惑欺骗
《漢語大詞典》:豫贾(豫賈)
(1).虚定高价以欺骗顾客。《荀子·儒效》:“ 鲁 之粥牛马者不豫贾。” 杨倞 注:“豫贾,定为高价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 引之 曰:‘ 杨 説非也。豫犹誑也。’”《周官·司市》注曰:“使定物价防誑豫是也。”
(2).谓对货物不预先定价。史记·循吏列传:“二年,市不豫贾。” 司马贞 索隐:“下音价。谓临时评其贵贱,不豫定也。”
《國語辭典》:黄六(黃六)  拼音:huáng liù
骗子的俗称。黄巢家有六个兄弟,黄巢排行第六而多诈,故诈骗者称为「黄六」。《土风录。卷一○。黄六》引张萱《疑耀》:「绐人曰黄六,以黄巢行六而多诈也。」
《漢語大詞典》:欺犯
欺骗凌犯。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天下莫敢欺犯其主。”
分類:欺骗
《國語辭典》:受骗(受騙)  拼音:shòu piàn
受到欺骗。如:「求职要小心谨慎,以免受骗。」《型世言》第二六回:「古人道得好:『他财莫要,他马莫骑。』这便是个不受骗要诀。」
分類:受骗欺骗
《國語辭典》:卖查梨(賣查梨)  拼音:mài zhā lí
卖弄是非,言语不实。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不是卖查梨,他可也逞刀锥,一个个败坏人伦,乔做胡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自来不相会,走将来磕牙料嘴,陪著笑卖查梨。」也作「没遭罹」。
《漢語大詞典》:诳諕(誑諕)
欺骗恐吓。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 盘山 非心非佛,只成戏论之谈。 雪峯 辊毬,誑諕小儿之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你甚倚强压弱,廝欺廝负,把官司誑諕,全无畏惧?”
《國語辭典》:诳上(誑上)  拼音:kuáng shàng
欺骗长上。《西游记》第一四回:「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國語辭典》:诳子(誑子)  拼音:kuáng zi
骗子。《荡寇志》第三六回:「小人叫苦道:『你著了诳子也!那个冒我的戮记来的?』」
分類:欺骗圈套
《國語辭典》:假货(假貨)  拼音:jiǎ huò
伪造品。如:「市场上的这批假货足以乱真,不是行家根本察觉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郑校人(鄭校人)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 , 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赵岐 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日谁非郑校人》:“公( 王介甫 )至 金陵 ,每得生鱼,多放池中,有门生作诗曰:‘直须自到池边看,今日谁非 郑 校人?’”
分類:贤者欺骗
《国语辞典》:矇蔽  拼音:mēng bì
欺骗、隐瞒真相。《聊斋志异。卷七。冤狱》:「矇蔽因循,动经岁月,不及登长吏之庭,而皮骨已将尽矣!」
《漢語大詞典》:诈竞(詐競)
谓以欺骗假冒的手段来竞争。宋史·选举志二:“其实有妨嫌者收试,每百人终场取一人,於各路州军解额窄者量与均添,庶士子各安乡里,无復诈竞。”
《漢語大詞典》:唬弄
糊弄。欺骗;蒙混。 李玲修 《笼鹰志》:“营业员没听出什么破绽,又盯问一句:‘真是你们队上人画的?’‘嗯,谁还唬弄你呀。’”《十月》1981年第1期:“他们爱唬弄人,欺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