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欺公罔法  拼音:qī gōng wǎng fǎ
欺骗官府,蔑视法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太守就大怒道:『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国语辞典》:欺君误国(欺君误国)  拼音:qī jūn wù guó
欺骗君王,贻误国事。明。陆采《明珠记》第五出:「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精忠岳传》第七○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也作「误国欺君」。
《国语辞典》:欺人自欺  拼音:qī rén zì qī
不但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挟了一肚子欺人自欺的心,去做经注,把那三教圣人的精义都注歪了!」也作「自欺欺人」。
《国语辞典》:欺世钓誉(欺世钓誉)  拼音:qī shì diào yù
欺骗世人,盗取名誉。参见「盗名欺世」条。《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上下岂不两失也哉!」
《国语辞典》:欺世乱俗(欺世乱俗)  拼音:qī shì luàn sú
欺骗世人,惑乱风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也作「欺世惑俗」。
《国语辞典》:欺世罔俗  拼音:qī shì wǎng sú
欺骗迷惑世俗。汉。张衡〈请禁绝图谶疏〉:「至于永建复统,则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睐势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
《国语辞典》:欺天诳地(欺天诳地)  拼音:qī tiān kuá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也作「欺天罔地」。
《国语辞典》:欺主罔上  拼音:qī zhǔ wǎng shàng
欺骗蒙蔽君上。南朝齐。沈冲〈奏劾江谧〉:「贩鬻威权,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议可掩。」
《国语辞典》:流言惑众(流言惑众)  拼音:liú yán huò zhòng
制造无根据的传言,欺骗、迷惑大众。《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国语辞典》:连朦带忽(连朦带忽)  拼音:lián méng dài hū
隐瞒欺骗,敷衍过去。如:「对于这样敏感的问题,他只好连朦带忽的敷衍过去。」
《国语辞典》:陵上虐下  拼音:líng shàng nüè xià
欺骗上司,凌辱下属。形容处处欺压别人。《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晋书。卷八五。列传。刘毅》:「而长恶不悛,志为奸宄,陵上虐下,纵逸无度。」
《国语辞典》:昧地瞒天(昧地瞒天)  拼音:mèi dì mán tiān
欺骗天地。比喻昧著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也作「昧地谩天」。
《国语辞典》:昧地谩天(昧地谩天)  拼音:mèi dì mán tiān
欺骗天地。比喻昧著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欺骗人。金。侯善渊〈酹江月。贪财竞色〉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也作「昧地瞒天」、「瞒天昧地」、「瞒天席地」、「谩天昧地」。
《国语辞典》:漫天漫地  拼音:màn tiān màn dì
1.满天满地。形容到处都是。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四。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禦得他?」也作「漫地漫天」。
2.引申为蒙蔽天地。形容欺骗,蒙蔽上下的人。宋。陈郁〈念奴娇。没巴没鼻〉词:「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也作「谩天谩地」。
《国语辞典》:冒名行骗(冒名行骗)  拼音:mào míng xíng piàn
假冒他人的名义,以从事欺骗的行为。如:「这个人到处冒名行骗,今天终于被拆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