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8分类词汇 8
《漢語大詞典》:诳惑(誑惑)
欺骗迷惑。后汉书·马援传:“后其弟子 李广 等宣言 汜 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真宗 造 玉清照应宫 , 张咏 上言,不审造宫观,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此皆贼臣 丁谓 誑惑陛下。” 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把天堂的快乐来诳惑你,使你安心做有钱人的牛马。”
《國語辭典》:欺诳(欺誑)  拼音:qī kuáng
诈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西游记》第六回:「欺诳今遭刑宪苦,英雄气概等时休。」也作「欺哄」。
《漢語大詞典》:欺惑
欺骗迷惑。荀子·非十二子:“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惑鄙夫,贵远贱近,传兹牴牾,自相欺惑。”
《漢語大詞典》:诬惑(誣惑)
欺骗迷惑。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刘根 者, 颖川 人也。隐居 嵩山 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 根 学道。太守 史祈 以 根 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
《漢語大詞典》:诳误(誑誤)
欺骗迷惑。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坎》:“华言风语,乱相誑误,终无兇事,安寧如故。”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譌得行其志,听 幽州 刺史、 东莱 太守誑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议者咸称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范 曲引此曹,誑误陛下。”
《漢語大詞典》:诳曜(誑曜)
欺骗迷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商人次第为之,立服带綬,备置官属,烹杀謳歌,纷籍连日,转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谴问祸福立应,歷载弥久,莫之匡纠。”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彼岂虚谈夸论,誑曜世俗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其秋, 张昌 贼起,先略 江夏 ,誑曜百姓。”参见“ 誑耀 ”。
《漢語大詞典》:诳耀(誑耀,誑燿)
亦作“ 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 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 《载文》之篇乎?”
分類:欺骗迷惑
《漢語大詞典》:诓惑(誆惑)
欺骗迷惑。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三:“一个中学毕业生在当时是等于一名举人,有这样一张文凭,可以拿回家去贴报条,诓惑乡民,增长新地主的候补资格。”
《漢語大詞典》:诳幻(誑幻)
欺骗迷惑。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 奴辜 能变易物形,以誑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