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至于京辇。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不常事迹难测。德宗皇帝闻而重之。兴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时喜与保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外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若梵乌可分诸。建中中越碛东游。得意则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则是康宝月道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徵验而知。与名德相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高邈之状在昼辞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分水人,字唐臣,号常欢喜居士。施肩吾之婿。宪宗至文宗间在世。隐居不仕。有诗名,长于乐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唐臣,号常欢喜居士,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施肩吾之婿,约宪宗至文宗时人,隐居未仕。有诗名,长于乐府。事迹见《万历严州府志》卷一五。《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何希尧,生卒年不详,字唐臣,分水(今浙江桐庐西)人。《全唐诗》存诗四首。
得果欢喜
【三藏法数】
果即修观剋获之果也。谓韦提希等,闻说观佛之法,依此修之,得分真果;侍女诸天,得相似果。得如是果,岂不欢喜,是名得果欢喜。(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分真者,即證一分中道也。相似者,近于分真也。)
诸天欢喜
【三藏法数】
(亦名去憍慢),谓若人扫于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是名诸天欢喜。
无罪欢喜戒
【三藏法数】
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萨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所毁犯,故得欢喜之乐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欢喜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常行六度之行,利益一切众生,而于自他皆生无等欢喜,是名菩萨欢喜意。(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欢喜意乐
【三藏法数】
谓菩萨能以六度饶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欢喜,是名欢喜意乐。
皆生欢喜
【三藏法数】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信乐欢喜
【三藏法数】
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复能令他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欢喜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證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證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也。)
欢喜地寄人乘
【三藏法数】
谓初地菩萨,明修布施之行,而复示现生于世间,以作人王。故云欢喜地寄人乘。
心欢喜
【三藏法数】
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策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
欢喜三昧,破阿修罗有
【三藏法数】
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于恶业等怖,證于欢喜三昧。悯彼众生,受阿修罗苦,故以此三昧,令其离诸猜疑怖畏也。
令生欢喜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法之音,令人生欢喜之心也。
令众生心意欢喜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众生,心意欢喜,皆谓所说,从如来口门而出,亦无互相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然实非如来口门中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