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国府太平人,字孝友。善画山水,尤擅草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左次魏,曾与杨万里长子长孺(字伯子)相唱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参(九六四~一○四三),字次公,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寓长洲(今江苏吴县)。一说字次清,缙云(今属浙江)人。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小传)。历知宣州、苏州。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知越州(《嘉泰会稽志》卷二)。以光禄卿致仕。庆历三年卒,年八十。事见《宋景文集》卷五九《叶府君墓志铭》
寇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汝州临汝人,字次公。太宗朝进士。为蓬州推官,镇压李顺余部谢才盛军。历通判河南府、并州,为梓州路转运使。率兵平定邑内少数族起事,擢侍御史。旋任河北转运使,又以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素与丁谓友善,谓败,几经升黜,终权知开封府。性颇疏财,通音律,知术数。天圣末卒。
全宋文·卷二八○
寇瑊(?——一○三一),初名玹,字次公,汝州临汝(今河南临汝)人。太宗时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以镇压李顺馀部功,徙开封推官。历为知州、通判,擢梓州路转运使,平泸州夷有功,加侍御史,为河北转运使。天禧中,入为三司度支副使,寻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邓、金、滑、秦等州,官终权知开封府。天圣九年卒。瑊通音律,知术数。尝奉使契丹,著《奉使录》一卷。见《宋史》卷三○一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0 【介绍】: 宋大名府元城人,字次公。初为三班借职,累迁至淮南西路都巡检使。性刚直,居官屡上书论列时政是非,不为朝廷所用。以左领军卫将军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韦不伐(九七九~一○五一),字次德,原籍南京宋城(今河南商丘),后因其祖葬谷城,遂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久处应天府书院师席,年五十馀始为房州司法参军。后以张方平荐授乾州军事推官。又以大理寺丞知许州司录,退居襄阳。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见《乐全集》卷三九《韦府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49 【介绍】: 宋坊州中部人,字次公。少从种放学。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累迁侍御史知杂事,屡直言仁宗及刘太后之过失。历判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河北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数论宋夏兵事。知并州,创兵车阵法,颁行于诸路。迁左司郎中,以建言允元昊不称臣之请被劾,出知杭州。仁宗庆历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为监察御史,九年迁殿中侍御史。景祐元年(一○三四)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三)。擢河北转运使。历知河中府及陕、并、邢、沧、杭五州。庆历八年(一○四八)以工部侍郎致仕。九年卒,年七十。有文集十卷,不传。《宋史》卷三○○有传,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一欧阳修撰《杨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二五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少师事种放,大中祥符元年第进士,释褐房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迁太常博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进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改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还,判太常、司农寺。改谏议大夫,以工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兵部侍郎。偕性刚而忠烈,数上书论天下事,尤善古今兵法。有兵书十五卷、文集十卷。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九《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69 【介绍】: 宋扬州人,字次公。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通判河南府,平定驻军之叛。知和州,审狱明察。历任益州等路提点刑狱、盐铁判官、转运使等。知庆州,凿井,修道,方便行旅。神宗熙宁元年,河北地震,缮补崩毁城郭仓庾,有功。长于政事,时称能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全宋诗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馀卷,《乐记》五卷,已佚。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㣓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今别集已散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㣓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八
杨杰,字次公,无为(今安徽无为)人,号无为子。少有名于时,嘉祐四年举进士。熙宁五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六年,为徐王府侍讲。卒,年七十。有《无为集》十五卷(存)、《别集》十卷。《乐记》五卷。见赵士㣓《无为集序》(《无为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次山。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平阳尉、福州司理参军、知山阳县。移知循州,阴察不法吏数人流之,郡中肃然。迁太常博士知潮州,民不教而服。通判淄、潍二州,权密州,抚循有方。余靖、韩宗彦举其才行遗逸,遣使福建,询访利病,条上多见施行。英宗即位,通判吉州,守汀州,迁司封郎中,改太常寺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6—1105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饶州德兴,字次元。仁宗皇祐五年进士。授抚州宜黄尉。历泰州及太平军推官,所至有政声。辞官家居。后转通直郎、奉议郎。
张次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官至殿中丞。仁宗嘉祐六年,奉诏篆国子监石经。又尝为徐锴《说文系传》作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71 【介绍】: 宋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号黄松子。张商英兄。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仁宗庆历三年进士。调谷城令,开古黄渎渠,溉田千顷,作《谕民》十篇以譬风俗。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立,转秘书丞、太常博士,上《慎始书》。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帝方励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荐王安石。有史才。有《唐史发潜》、《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等。
全宋诗
张唐英(一○二六~一○六八),字次功,一作次公(《东都事略》卷一○二《张商英传》),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商英兄。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进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令。监阆州税。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熙宁元年卒,年四十三。事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宁魂》及《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三○
张唐英(一○二六—— 一○六八),字次功,自号黄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庆历三年进士,初调渝州南平决曹掾,再调归州狱掾,移襄州谷城令。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转秘书丞、太常博士,迁屯田员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熙宁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善议论,有史才,著《兴王正议》五十篇、《唐史发潜》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传》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见张商英《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宁魂》(《成都文类》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张商英传》有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