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九横
【佛学大辞典】
(名数)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三、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四、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五、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于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狂犬等可避而不避也。见九横经。【又】九种之横死:一、得病无医,得病而不为医疗也。二、王法诛戮,所为非道而为国法所刑戮也。三、非人夺精气,耽荒乐而身不慎,鬼怪乘隙夺其精气也。四、火焚,被火焚烧也。五、水溺,坠于水而溺死也。六、恶兽啖,于山林等为恶兽所啖食也。七、堕崖,自绝壁堕下丧其命也。八、毒药咒咀,中毒药,罹咒咀,而死也。九、饥渴所困,困于饥渴而死也。见药师经。【又】佛之九横也。(参见:九恼)
【佛学常见辞汇】
1。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食、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2。人有九种的横死,即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毒药咒咀、饥渴所困。3。指佛的九横。(参见:九恼)
九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九横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九横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九横)
性横修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说法报应之三如来,正了缘之三佛性,行智理之三法,法般解之三德等,在圆教为不纵不横,在别教为纵横差别,约之于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三德明之,则此三齐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为智断之修用,三法自立,互不相融,如三帝王之鼎立,故谓之为横。而其修成时,更起缘因了因之功以相资助,故先法身,次般若,后解脱,次第显发。谓之为修纵。因纵果横者,在因而行时,行智理次第资发,故谓之为因纵。如前之修纵。至果则性德三身一时显发,故谓之果横。如前之性横。盖横者以别异之义而名,纵者以次第之义而名也。文句九曰:「若但性德三如来是横,修德三如来是纵。」同记曰:「别教虽有性德之语,三皆在性而不互融,故成别义。若三在修前后而得,道理成纵。」光明记一曰:「行智理三,次第资发,修时纵也。法报应三,果中齐显,證时横也。」如斯在别教非横即纵者,以不知三德修性之关系故也。在圆教为不纵不横。盖三德俱为性具者圆教之意以为般若解脱虽在于性而有修用之功,何则?九界之惑业,为性恶之德,惑业之性,即般若解脱之性德,故由迷言之,虽为惑业,由解言之,即为缘了。可以知圆教之二德虽在于性,而有修用之功矣。故此三德本来有性修之关系,一性如帝王,二修如二臣,一性具二修,即成不横之义也。然别教以为九界迷妄之惑业,性虽于理不离,而相与理别,三性共为此惑业所覆,横凝在性,不为二德二修之用,故三德各别,成性横之义也。又圆教虽言般若解脱即缘了之二修为修德,然非如别教在理性之外,乃为性所具之本有之德,故即于是性。如此二修即于一性故成不纵之义。别教于惑业之外,别修成了缘之德,则必为前后,故成修纵之义也。妙宗钞二曰:「三虽性具,缘了是修。二虽是修,非适今有。二若非修,三法则横。二若非性,三法则纵。」
云横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又作云黄山。在浙江义乌。上有岘壁,高百丈,广三十五丈,可俯瞰华溪。傍有如来峰,七佛峰。梁天监年中善慧大士栖居此山顶,躬耕行道,因以有名。彼「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之偈,盖咏当时之景物者。大同五年,创寺于双梼树下,名曰双林寺。陈天嘉二年,绕树行道,感七佛相随,山顶忽见黄云之横。其状盘旋恰如盖,因名云横山。见传灯录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纵而言。「空间的」之别名。
横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易行道有横超横出之二道。闻如来之本愿而不疑,信之一念,得即得往生之益,死后直往生真实之报土,是为横超。以自力之心,修定散之诸行,生于方便之化土,是为横出。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门易行道中有横超与横出的二道,闻悉如来的本愿而不疑,凭此坚强的信念就会得到往生的益处,死后直接往生于真实的报土,叫做横超,若是单凭自己的力量而修定散之诸行,将来死后往生于方便的化土,叫做横出。
横死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前世之业果,而命终,谓之横死。有九种。
【俗语佛源】
指自杀、被害或受意外灾祸而死。《药师经》:「救脱菩萨言:『阿难,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是故教以咒药方便。』」该经所说九种横死是: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吞食,七、堕崖,八、毒药咒诅,九、饥渴所困。因这九种原因致死的都属于横死。横死属于恶业招致的恶果。《宋书·柳元景传》:「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世祖崩,(江夏王)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横死一词亦有用之于诗的,如唐·王建《空城雀》诗:「报得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无名氏)
横柱指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
横竖
【佛学大辞典】
(杂语)横与竖也。与纵横同。次第曰竖,不次第曰横,又亘于时间曰竖,空间曰横。例如法华文句九曰:「若但性德三如来是横,修德三如来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不纵不横三如来。」又选择决疑钞三曰:「若横若竖,具足三心,而行念佛者,百千皆生,万无一失。」皆有次第不次第之意味也。显名钞曰:「光明无量者,横显十方利益无边,寿命无量者,竖示三世化导无限。」是取时间空间之意也。
横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横出)
横截
【佛学大辞典】
(术语)横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而往生于极乐也。无量寿经下曰:「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极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
【佛学常见辞汇】
横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横起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横出)
二种九横死
【佛学次第统编】
人死虽不能免,而死有正不正。不正之死,是为横死。横死有二种:一、不定横死。二、决定横死。如九横经言:「不定九种横死。」如药师经言:「决定九种横死。」
一、不定九种横死 不定者,谓非由定业,但由自召,非命横死耳。
一、不应饭而饭 食不可意,满腹不调,更食。
二、不量食   贪食不知节量。
三、不习食   至他处不知食性,便强食。
四、不出食   食未消复食。
五、止熟    强制大小便。
六、不持戒   犯五戒成疾,及遭官法等。
七、近恶知识  心怀不善,近之时遭危害。
八、入里不时  入城市及人家非其时等。
九、可避不避  奔牛、逸马、车、醉人、恶犬等。
二、决定九种横死 决定者,谓由先世罪业,应受果报,乃是定业也。
一、得病无医。  二、国法诛戮。  三、非人夺精气。
四、火焚。    五、水溺。    六、恶兽啖。
七、堕山崖。   八、毒药咒诅。  九、饥渴所困。
横说竖说
【俗语佛源】
多方取譬,反复详述,以求详尽,使对方容易理解,谓之「横说竖说」。如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说须出自己之意,横说竖说,以抑扬详瞻为上。」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子。」多方取譬,旁敲侧击,毕竟不许一语道破,正是禅宗说「话头」的特色。禅宗有顿悟的南宗和渐悟的北宗。横说属于顿悟,竖说属于「渐悟」。禅宗以「顿悟」为主,自称「宗门」,称经教为「教门」。在这个意义上,「横说」为「宗门」,「竖说」为「渐门」。佛经上还有「横遍十方,竖穷三世」之说,「横」属时间,「竖」属空间。再如儒家有经书,又有纬书,亦可称为「横说竖说」。(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