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淡薄  拼音:dàn bó
1.不浓厚、稀薄。如:「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搭车,却无人让座,令人不禁感叹人情淡薄!」
2.平淡、清静。《西游记》第一○回:「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清,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
《国语辞典》:不清  拼音:bù qīng
1.污浊、不净。《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晋。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党锢传。郭泰传》:「叔度之器,汪汪若万顷之波,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浊,不可量也。」
2.模糊不清晰。如:「释义不清」、「电视画面不清」。
3.冗杂而无以了结。《红楼梦》第六○回:「赵姨娘便气的瞪著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國語辭典》:眼花  拼音:yǎn huā
视力模糊,看不清楚。比喻观察能力不灵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我们莫非眼花了!这分明是被王家打死的姜客,不知还是到底救醒了?还是面庞厮像的?」《红楼梦》第五四回:「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
《國語辭典》:茫昧  拼音:máng mèi
幽暗不可知。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
《國語辭典》:惺忪  拼音:xīng sōng
1.清醒、睡醒。宋。潘汾〈玉蝴蝶。睡起日高莺啭〉词:「醉眼羞抬,娇困犹自未惺忪。」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不堤防你后花园閒梦铳,不分明再不惺忪,睡临侵打不起头梢重。」也作「惺松」。
2.形容声音轻快悦耳。宋。晏几道〈丑奴儿。日高庭院杨花转〉词:「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也作「惺松」。
《國語辭典》:蓬蓬  拼音:péng péng
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國語辭典》:迷茫  拼音:mí máng
1.景色广阔而无法分辨方向。如:「这冰天雪地,一片迷茫。」
2.神情恍惚。如:「解释了半天,他脸上还是一副迷茫的神情。」
《國語辭典》:昏花  拼音:hūn huā
视力模糊不清。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閒便不分人颜色。」
《國語辭典》:混淆  拼音:hùn yáo
1.杂乱无别。《抱朴子。外篇。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也作「溷肴」、「溷淆」、「浑殽」。
2.扰乱观念、事物,使人无法分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漢語大詞典》:象罔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國語辭典》:低迷  拼音:dī mí
1.精神低迷昏沉。《文选。嵇康。养生论》:「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
2.模糊迷离。唐。元稹〈红芍药〉诗:「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清。邓廷桢〈水龙吟。关河东合梨云〉词:「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黏雁字。」
3.交易清淡。如:「近来股市低迷,投资人损失惨重。」
《國語辭典》:漫漶  拼音:màn huàn
木石上所刻的文字,长时间受风雨侵蚀,变得模糊不可辨认。引申作东西敝坏不能分辨。宋。苏轼〈凤翔八观诗。东湖〉:「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
《國語辭典》:芒芒  拼音:máng máng
1.广大的样子。《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2.远的样子。《文选。左思。魏都赋》:「綷以藻咏,芒芒终古。」
3.疲倦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上》:「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4.无知的样子。汉。武帝〈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5.多的样子。《文选。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6.盛的样子。《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國語辭典》:漫灭(漫滅)  拼音:màn miè
字迹遭水浸蚀而消失。引申为模糊难辨的样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國語辭典》:蒙蒙  拼音:méng méng
1.昏暗不明。《汉书。卷一○○。叙传上》:「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2.萌生。《大戴礼记。夏小正》:「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3.形容多而密布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國語辭典》:濛濛  拼音:méng méng
1.形容水气绵细密布的样子。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三国演义》第一○○回:「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
2.迷茫不清的样子。唐。白居易 江夜舟行诗:「烟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國語辭典》:矇矇  拼音:méng méng
昏暗不明。引申为不明理、不开通。《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