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分类词汇(续上)
神思恍惚
睡眼惺忪
邋遢本
漫漶支离
磨漶
迷眵
迷迷糊糊
朦胴
朦朦忪忪
《國語辭典》:神思恍惚  拼音:shén sī huǎng hū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红楼梦》第三二回:「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也作「神情恍惚」。
《国语辞典》:睡眼惺忪  拼音:shuì yǎn xīng sōng
刚睡醒,神智模糊,眼神迷茫的样子。如:「他睡眼惺忪的打开房门,被眼前的景象惊醒过来。」
《國語辭典》:邋遢本  拼音:lá tà běn
宋绍兴十四年(西元1144)井宪孟为四川漕,命眉山刊行七史(宋、齐、梁、陈、魏、北齐、北周书),称为「蜀大字本」,每半页九行,每行十八字。到了元朝,大部分印版已模糊、极不整饬,著录家称之为「邋遢本」。其版至清嘉庆年间,被焚毁于南京。或读为ㄌㄚ ㄊㄚˋ ㄅㄣˇ lā tà běn。
《漢語大詞典》:漫漶支离(漫漶支離)
模糊残缺。 明 宋濂 《龙门子凝道记下·段干微》:“曰:‘ 金溪 之学何如?’曰:‘学不论心久矣, 陆氏 兄弟卓然有见於此,亦人豪哉……故登其门者,类皆紧峭英迈而无漫漶支离之病,惜乎力行功加而致知道闕,或者不无憾也。’”
分類:模糊残缺
《漢語大詞典》:磨漶
磨蚀而模糊不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鐫碑欲垂久远,而为供饮之具,将磨漶不保矣。”
《漢語大詞典》:迷眵
方言。谓视觉模糊。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笑欣欣调笙坐对,醉眼迷眵。” 明 瞿式耜 《甲申秋八月挽仲弟起民》诗之二:“年来到眼迷眵甚,谁识吾家旧典型?”
《國語辭典》:迷迷糊糊  拼音:mí mí hú hú
不仔细、不清楚。如:「他上课常迷迷糊糊走错教室。」
《漢語大詞典》:朦胴(朦朣)
模糊不明貌。 唐 无可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分類:模糊
《漢語大詞典》:朦朦忪忪
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郑振铎 《苏州赞歌》:“很像 维纳丝 刚从海水泡沫儿里生了出来,一双眼睛还朦朦忪忪地带着惶惑之意。”
分類:眼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