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槃 → 槃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77,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生死与涅槃
三种涅槃
二种涅槃(二)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五事──修大涅槃得五事
八味──涅槃八味
八不思议──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十法──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性净涅槃
方便净涅槃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破涅槃道邪见
佛类词典(续上)
转生死依涅槃生死与涅槃
三种涅槃
二种涅槃(二)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五事──修大涅槃得五事
八味──涅槃八味
八不思议──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十法──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性净涅槃
方便净涅槃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破涅槃道邪见
转生死依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生死与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总相,即是生死。圣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说不生死,是涅槃相。
凡夫总相,即是生死。圣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说不生死,是涅槃相。
三种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约大乘义立说,有三种涅槃:
一、性净涅槃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
二、圆净涅槃 智极故名圆,惑尽故名净。据性而言,虽无染净,约修而说,惑智宛然。智若契理,惑毕竟不灭,不生不灭,名圆净涅槃。
三、方便净涅槃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
约大乘义立说,有三种涅槃:
一、性净涅槃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
二、圆净涅槃 智极故名圆,惑尽故名净。据性而言,虽无染净,约修而说,惑智宛然。智若契理,惑毕竟不灭,不生不灭,名圆净涅槃。
三、方便净涅槃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
二种涅槃(二)
【佛学次第统编】
二种涅槃者:
一、有馀涅槃 新译曰有馀依,依者有漏之依身,馀者对于惑业曰馀。有馀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无馀涅槃 新译曰无馀依,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馀也。
此二种之涅槃,同为一体。初成道时,能證得之。而无馀涅槃之现,则在命终之时,盖无馀涅槃者,灰身灭智,有情都灭也。
二种涅槃者:
一、有馀涅槃 新译曰有馀依,依者有漏之依身,馀者对于惑业曰馀。有馀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无馀涅槃 新译曰无馀依,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馀也。
此二种之涅槃,同为一体。初成道时,能證得之。而无馀涅槃之现,则在命终之时,盖无馀涅槃者,灰身灭智,有情都灭也。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俗语佛源】
「一佛出世」比喻事情非常不易。《隋书·经籍志》:「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朕闻,朝廷除(提拔)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涅槃,梵音Nirvana,又作泥洹、涅槃那,译为灭度、解脱等,为佛教徒追求的最终目的,亦泛称释迦或其弟子之逝世为涅槃。「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是民间的一种戏语,形容病痛者或受刑者痛苦得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又第五十三回: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一发乱扔乱掷,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常正)
「一佛出世」比喻事情非常不易。《隋书·经籍志》:「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朕闻,朝廷除(提拔)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涅槃,梵音Nirvana,又作泥洹、涅槃那,译为灭度、解脱等,为佛教徒追求的最终目的,亦泛称释迦或其弟子之逝世为涅槃。「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是民间的一种戏语,形容病痛者或受刑者痛苦得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又第五十三回: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一发乱扔乱掷,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常正)
四种大乐──涅槃四种大乐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三、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于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四、不坏乐〕,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出大涅槃经)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三、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于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四、不坏乐〕,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五事──修大涅槃得五事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闻已利益〕,谓闻是大涅槃微妙经已,思惟其义,复能书写读诵,为他广说,令彼开解。自利利他,则为一切天人之所敬仰,不久得證佛果菩提,是名闻已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能断疑惑〕,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悉能断除疑惑之心。疑有二种:一疑名,二疑义。言听是经者,疑名之心即断;能思惟者,疑义之心即断,是名能断疑惑也。
〔四、慧心正直〕,正则不邪,直则不曲。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则智慧增明,造理真实,心无邪曲,是为慧心正直也。
〔五、能知如来密藏〕,谓闻是大涅槃微妙之法,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造极恶业、谤法、阐提,悉得成于佛道,如是等义,秘密甚深,今悉能了,是为能知如来密藏也。(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出大涅槃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闻已利益〕,谓闻是大涅槃微妙经已,思惟其义,复能书写读诵,为他广说,令彼开解。自利利他,则为一切天人之所敬仰,不久得證佛果菩提,是名闻已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能断疑惑〕,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悉能断除疑惑之心。疑有二种:一疑名,二疑义。言听是经者,疑名之心即断;能思惟者,疑义之心即断,是名能断疑惑也。
〔四、慧心正直〕,正则不邪,直则不曲。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则智慧增明,造理真实,心无邪曲,是为慧心正直也。
〔五、能知如来密藏〕,谓闻是大涅槃微妙之法,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造极恶业、谤法、阐提,悉得成于佛道,如是等义,秘密甚深,今悉能了,是为能知如来密藏也。(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八味──涅槃八味
【三藏法数】
(出方等般泥洹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际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二、寂灭〕,谓此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大患者,生死也。)
〔三、不老〕,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
〔四、不死〕,谓此涅槃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
〔五、清净〕,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
〔六、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
〔七、不动〕,谓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曰不动。
〔八、快乐〕,谓此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灭之乐,故曰快乐。
(出方等般泥洹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际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二、寂灭〕,谓此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大患者,生死也。)
〔三、不老〕,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
〔四、不死〕,谓此涅槃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
〔五、清净〕,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
〔六、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
〔七、不动〕,谓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曰不动。
〔八、快乐〕,谓此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灭之乐,故曰快乐。
八不思议──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證,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优婆塞戒,即五戒也。沙弥戒,即十戒也。比丘戒,即二百五十戒也。菩萨戒,即十种戒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
〔二、深难得底〕,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理智圆融,妙不决定,一切二乘、菩萨皆莫测其所至。如经云:或说我无我,或说常无常,或说净不净,或说空不空,乃至或说五阴即是佛性之类,于如是等法,说无穷尽,犹如大海之深,难得底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同一咸味〕,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虽有四教之异,莫不为令众生同得实相之理,同跻大学之地。如经所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脱,同一因果,乃至一切同得常乐我净之类,犹如大海,虽纳百川,同一咸味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四、潮不过限〕,谓如来说涅槃之时,扶律谈常,制诸禁戒,令诸弟子如法受持,不得踰越。如经所说,制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净物之类。犹如海潮,朝夕往来,不过其限也。(八不净物者,一置买田宅,二种植根栽,三贮聚谷粟,四畜养奴婢,五畜养群畜,六藏积金银财宝,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爨也。)
〔五、有种种宝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为世珍宝,可尊、可贵,凡众生窘于法财者,令其修习,悉得免离逼迫之苦,而成出世饶益之乐,如经所说。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乃至如来功德智慧之类,无所不具,犹如大海,种种诸宝皆悉含藏也。(四念处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也。四正勤者,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也。)
〔六、大身众生居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甚深无量,一切佛及菩萨莫不依此而住。如经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乃至大慈悲之类,无非圣法之所含摄。犹如大海,一切鲲鲸大身之类,咸依之而居也。
〔七、不宿死尸〕,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专为扶持戒律而谈常住,不令众生起断灭见,于末法中生清净正信之心,离一切邪恶之人,如经所说。阐提诽谤方等,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佛物僧物随意而用。或于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事,皆为死尸,是经离如是等,犹大海之不宿死尸也。(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外道名。梵语尼,华言女。)
〔八、万流大雨不增不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广谈佛性,盛演圆常,平等清净,不生不灭;众生诸佛,同一觉源,曾无有异。如经所说,无边际故,无始终故,常住不生不灭故,一切众生悉平等故,一切佛性同一性故,犹万流大雨之归大海,而不增不减也。
(出涅槃经)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證,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优婆塞戒,即五戒也。沙弥戒,即十戒也。比丘戒,即二百五十戒也。菩萨戒,即十种戒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
〔二、深难得底〕,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理智圆融,妙不决定,一切二乘、菩萨皆莫测其所至。如经云:或说我无我,或说常无常,或说净不净,或说空不空,乃至或说五阴即是佛性之类,于如是等法,说无穷尽,犹如大海之深,难得底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同一咸味〕,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虽有四教之异,莫不为令众生同得实相之理,同跻大学之地。如经所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脱,同一因果,乃至一切同得常乐我净之类,犹如大海,虽纳百川,同一咸味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四、潮不过限〕,谓如来说涅槃之时,扶律谈常,制诸禁戒,令诸弟子如法受持,不得踰越。如经所说,制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净物之类。犹如海潮,朝夕往来,不过其限也。(八不净物者,一置买田宅,二种植根栽,三贮聚谷粟,四畜养奴婢,五畜养群畜,六藏积金银财宝,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爨也。)
〔五、有种种宝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为世珍宝,可尊、可贵,凡众生窘于法财者,令其修习,悉得免离逼迫之苦,而成出世饶益之乐,如经所说。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乃至如来功德智慧之类,无所不具,犹如大海,种种诸宝皆悉含藏也。(四念处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也。四正勤者,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也。)
〔六、大身众生居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甚深无量,一切佛及菩萨莫不依此而住。如经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乃至大慈悲之类,无非圣法之所含摄。犹如大海,一切鲲鲸大身之类,咸依之而居也。
〔七、不宿死尸〕,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专为扶持戒律而谈常住,不令众生起断灭见,于末法中生清净正信之心,离一切邪恶之人,如经所说。阐提诽谤方等,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佛物僧物随意而用。或于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事,皆为死尸,是经离如是等,犹大海之不宿死尸也。(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外道名。梵语尼,华言女。)
〔八、万流大雨不增不减〕,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广谈佛性,盛演圆常,平等清净,不生不灭;众生诸佛,同一觉源,曾无有异。如经所说,无边际故,无始终故,常住不生不灭故,一切众生悉平等故,一切佛性同一性故,犹万流大雨之归大海,而不增不减也。
十法──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经所云:深信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悉有佛性。亦信如来永无生老病死,乃至信于如来毕竟不入涅槃之类,是名信心具足。(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净戒具足〕,谓修菩萨行,当须身心清净,受持禁戒,专为成就佛果菩提。如经所说,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利养,乃至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是名净戒具足。(梵语菩提,华言道。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亲近善知识〕,为修菩萨行,当远离诸恶邪见,亲近善友知识。如经所云: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即须亲近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四、乐于寂静〕,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五、精进〕,谓修菩萨行,即当一心勇猛,安住止观,毋令退失。如经所说,系心观于真谛,设使头上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止观者,谓止息散乱,观照昏沉也。真谛者,谓谛审诸法皆即真空也。)
〔六、念具足〕,谓修菩萨行,即当存心三宝,思惟实理,不忘戒施。如经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
〔七、软语〕,谓修菩萨行,当清净口业,发言诚谛,调柔和美,离诸谄诳。如经所说,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等,是名软语。
〔八、护法〕,谓修菩萨行,即当弘持正法,宣说妙义,展转流布,不断佛种。如经所说,爱乐正法,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之类,是名护法。
〔九、供给同行〕,谓修菩萨行,凡同事者,有所不足,即当推己之有,以济其无,使得安心成办道业,而无驰求之患。如经所说,若见同学同戒,有所乏少,转从他乞,所谓薰钵,染衣,瞻病,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房舍而供给之,是名供给同行。
〔十、具足智慧〕,谓修菩萨行,常以妙观之智,观察一切诸法,悉皆明了,通达无碍。如经所说,观于如来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观法二相,所谓空不空、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之类,是名具足智慧。(常乐我净者,谓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八大自在名我,离诸惑染名净,即佛之四德也。)
(出涅槃经)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经所云:深信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悉有佛性。亦信如来永无生老病死,乃至信于如来毕竟不入涅槃之类,是名信心具足。(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净戒具足〕,谓修菩萨行,当须身心清净,受持禁戒,专为成就佛果菩提。如经所说,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利养,乃至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是名净戒具足。(梵语菩提,华言道。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亲近善知识〕,为修菩萨行,当远离诸恶邪见,亲近善友知识。如经所云:若有能说、信戒、多闻、布施、智慧,令人受行,即须亲近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四、乐于寂静〕,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五、精进〕,谓修菩萨行,即当一心勇猛,安住止观,毋令退失。如经所说,系心观于真谛,设使头上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止观者,谓止息散乱,观照昏沉也。真谛者,谓谛审诸法皆即真空也。)
〔六、念具足〕,谓修菩萨行,即当存心三宝,思惟实理,不忘戒施。如经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
〔七、软语〕,谓修菩萨行,当清净口业,发言诚谛,调柔和美,离诸谄诳。如经所说,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等,是名软语。
〔八、护法〕,谓修菩萨行,即当弘持正法,宣说妙义,展转流布,不断佛种。如经所说,爱乐正法,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之类,是名护法。
〔九、供给同行〕,谓修菩萨行,凡同事者,有所不足,即当推己之有,以济其无,使得安心成办道业,而无驰求之患。如经所说,若见同学同戒,有所乏少,转从他乞,所谓薰钵,染衣,瞻病,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房舍而供给之,是名供给同行。
〔十、具足智慧〕,谓修菩萨行,常以妙观之智,观察一切诸法,悉皆明了,通达无碍。如经所说,观于如来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观法二相,所谓空不空、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之类,是名具足智慧。(常乐我净者,谓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八大自在名我,离诸惑染名净,即佛之四德也。)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三藏法数】
(出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尽,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槃。(命物者,谓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韦陀论师〕,此外道师,说从那罗延天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为涅槃。(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
〔五、外道伊赊那论师〕,此外道师眷属说,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槃。
〔六、叾形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分别见诸种种异相,名为涅槃。
〔七、外道毗世师论师〕,此外道师,说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知、无知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名为涅槃。(知、无知物者,谓有知觉、无知觉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身尽福德尽,名为涅槃。
〔九、外道女人眷属论师〕,此外道师,说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蠍蚊虻等,如是知者,名为涅槃。(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罪福尽,德亦尽,名为涅槃。
〔十一、外道净眼论师〕,此外道师,说烦恼尽故依智,名为涅槃。
〔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此外道师,说那罗延论师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从我作生,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三、外道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师,说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四、外道僧祛论师〕,此外道师,说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名为涅槃。(二十五谛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声、六香、七味、八触、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风、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业根、二十手作业根、二十一足作业根、二十二小便作业根、二十三大便作业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故为涅槃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罗论师〕,此外道师,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名为涅槃。
〔十六、外道无因论师〕,此外道师,说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棘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名为涅槃。
〔十七、外道时论师〕,此外道师,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名为涅槃。
〔十八、外道服水论师〕,此外道师,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名为涅槃。
〔十九、外道口力论师〕,此外道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名为涅槃。(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论师〕,此外道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等,散没彼处,名为涅槃。
(出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尽,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槃。(命物者,谓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韦陀论师〕,此外道师,说从那罗延天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为涅槃。(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
〔五、外道伊赊那论师〕,此外道师眷属说,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槃。
〔六、叾形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分别见诸种种异相,名为涅槃。
〔七、外道毗世师论师〕,此外道师,说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知、无知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名为涅槃。(知、无知物者,谓有知觉、无知觉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身尽福德尽,名为涅槃。
〔九、外道女人眷属论师〕,此外道师,说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蠍蚊虻等,如是知者,名为涅槃。(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罪福尽,德亦尽,名为涅槃。
〔十一、外道净眼论师〕,此外道师,说烦恼尽故依智,名为涅槃。
〔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此外道师,说那罗延论师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从我作生,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三、外道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师,说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四、外道僧祛论师〕,此外道师,说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名为涅槃。(二十五谛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声、六香、七味、八触、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风、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业根、二十手作业根、二十一足作业根、二十二小便作业根、二十三大便作业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故为涅槃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罗论师〕,此外道师,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名为涅槃。
〔十六、外道无因论师〕,此外道师,说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棘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名为涅槃。
〔十七、外道时论师〕,此外道师,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名为涅槃。
〔十八、外道服水论师〕,此外道师,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名为涅槃。
〔十九、外道口力论师〕,此外道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名为涅槃。(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论师〕,此外道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等,散没彼处,名为涅槃。
性净涅槃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方便净涅槃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故名无始菩提涅槃;不染烦恼,不涉生死,故号元清净体,即菩提涅槃清净之根本也。
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故名无始菩提涅槃;不染烦恼,不涉生死,故号元清净体,即菩提涅槃清净之根本也。
破涅槃道邪见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人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因起善故,得世间之乐;因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见。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人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因起善故,得世间之乐;因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