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榖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74,分125页显示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9 80 81 82 下一页
田谷
曹谷
李孝谷
张若谷(字 德繇 )
李若谷(字 子渊 康靖 )
何若谷
段谷
释谷泉( 谷泉 别称 泉大道 )
汪谷(字 次元 )
巢谷(字 元修 名 谷 )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字 鲁直 )
燕若谷
刘光(号 柏谷山人 )
冯谷
其它辞典(续上)
朱谷田谷
曹谷
李孝谷
张若谷(字 德繇 )
李若谷(字 子渊 康靖 )
何若谷
段谷
释谷泉( 谷泉 别称 泉大道 )
汪谷(字 次元 )
巢谷(字 元修 名 谷 )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字 鲁直 )
燕若谷
刘光(号 柏谷山人 )
冯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谷,生平不详。与张景脩(敏叔)交往,当亦为英、神、哲三朝时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德四年(1007)任群牧判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二年(1024)任三司户部判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德繇。第进士。为巴州军事推官。以御寇受知于真宗。主广宁监,岁余,所铸赢三十万缗。历转运、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累迁右谏议大夫、知并州。奏复市番部马,从之。仁宗宝元中为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改龙图阁学士,徙杭州。累官至尚书左丞致仕。所至有循良迹,不激讦取名。全宋文·卷二八○
张若谷,字德繇,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进士及第,为巴州军事推官,调全州军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知濛阳县,监广宁监,擢知处州。历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知并州、澶州、成德军、扬州、江宁府,入知审官院,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杭州、洪州,累官至尚书左丞致仕。《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原注,谓知处州者或为别一张若谷,存疑俟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子渊。举进士。仁宗时历知滑州、延州、寿州,治水患有绩。又知江宁、河南、开封等府,进拜参知政事。性端重,在政府议论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谥康靖。全宋诗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今属江苏)人。真宗时进士,初仕长社县尉,累迁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徙知陕州、梓州。仁宗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历知荆南、潭、滑、寿、江宁、河南、并、开封等州府。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谥康靖。《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七三
李若谷(九七○——一○四九),字子渊,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累迁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东京转运使。历知陕、梓、荆南、潭、滑、延、寿、江宁、河南、并等州府,所在有善政。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宝元元年,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见《宋史》卷二九一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号大道禅师(《五灯会元》卷一二),泉州(今属福建)人。受法汾阳善昭禅师,乃临济宗南岳下十世。朝归放浪湘中,参谒慈明禅师于道吾寺,住灵峰寺,后移住芭蕉庵。嘉祐中卒(《禅林僧宝传》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传》卷九)。今录诗六首。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莂。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慈明问曰。白云横谷口。道人何处来。泉左右顾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慈明呵曰。未在更道看。泉乃作虎声。慈明以坐具摵之。泉接住推置绳床上。慈明亦作虎声。泉大笑。山有湫毒龙所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泉。慈明暮归。时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径去。于是泉解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振摇。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㘞。后登衡岳之顶灵峰寺(或云。云峰寺)。住懒瓒岩。又移住芭蕉。将移居保真。大书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先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餐大紫芋。而今弃之去。不知谁来住。住保真庵。盖衡湘至险绝处。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泉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杖策。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盖松妖也。又自后洞。负一石像。至南台。像无虑数百斤。众僧惊骇。莫知其来。后洞僧亦莫知其去。遂相传为飞来罗汉。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首。屠怜之。割巨脔置钵中。泉喜出望外。发谢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自作偈曰。我又谁管你天。谁管你地。著个破纸袄。一味工打睡。一任金乌东上。玉兔西坠。荣辱何预我。兴亡不相关。一条拄杖一胡芦。闲走南山与北山。醉卧山路间。大雪起。作偈曰。今朝甚好雪。纷纷如秋月。文殊不出头。普贤呈丑拙。畜一奴名调古。日令拾薪汲涧。或呼对坐岩石间。赠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调古。不诵经。不礼祖。解般榾柮禦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阿呵呵。有甚讨处。慈明迁住福严。泉又往省之。少留而还。作偈寄之曰。相别而今又半年。不知谁共对谈禅。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谒泉。泉与语惊曰。五州管内。乃有此匾头道人耶。南公夏于法轮。泉因写偈。招之曰。一自与师论大道。别来罕有同人到。如今抛却老狂僧。却去𡵺嵝峰头坐。大雪漫漫。猿声寂寂。独吟咏。自歌曲。奇哉大道。知音难得。孤云何日却归山。共坐庵前盘陀石。南公讥其坦率。戏酬以偈曰。饮光论劫坐禅。布袋经年落魄。疥狗不愿生天。却笑云中白鹤。云峰悦公访之。泉以偈赠之曰。高才悦禅者。心如孩儿貌山野。特特扶筇远谒予。三年见之如初也。不参禅不问道。寻常只倡渔家傲。禅人见渠冷如灰。渠见禅人淡如皂。有结伴诣常宁。拜阿育王所藏舍利塔者。以偈赠之曰。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归来举似看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共靸。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诛。泉坐清曾经由庵中。决杖配彬州牢城。盛暑负土经通衢。弛担说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𡎺。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言讫微笑。泊然如蝉蜕。阇维舍利不可胜数。郴人塔之。至今祠焉。神僧传·卷第九
释谷泉。未详其姓氏。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莂。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慈明问曰。白云横谷口。道人何处来。泉左右顾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慈明呵曰。未在更道看。泉乃作虎声。慈明以坐具摵之。泉接住推置绳床上。慈明亦作虎声。泉大笑。山有湫毒龙所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泉。慈明暮归。时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径去。于是泉解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振摇。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㘞(音祸)后登衡岳之顶灵峰寺住懒瓒岩。又移住芭蕉。将移居保真。大书壁曰。余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先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餐大紫芋。而今弃之去。不知谁来住。住保真庵。盖衡湘至险绝处。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泉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杖策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盖松妖也。又自后洞负一石像至南台。像无虑数百斤。众僧惊骇莫知其来。后洞僧亦莫知其去。遂相传为飞来罗汉。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首。屠怜之割巨脔置盆中。泉喜出望外发谢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化于嘉祐十五年六月六日。阅世九十有二。坐六十四夏。郴人塔之至今祠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阳奇之。密受记莂。南归放浪。湘中数来往。道吾访慈明。道吾有湫。毒龙所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与慈明暮归。时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径去。于是。泉解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震摇。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㘞。后住南岳懒瓒岩。又移住芭蕉。将复移保真。大书芭蕉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先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餐大紫芋。而今弃之去。不知谁来住。住保真。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泉解衣带缚其腰。明日杖策寻之。衣带[联-耳+糸]松枝上。盖松妖也。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首。屠怜之。割巨脔置钵中。泉喜出。望外感谢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作偈曰。我又谁管你天。谁管你地。著个破纸袄。一味工打睡。一任金乌东上。玉兔西坠。荣辱何预我。兴亡不相关。一条柱杖。一葫芦间。走南山与北山。畜一奴名调古。日令拾薪汲涧。或呼对坐岩石间。赠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调古。不诵经不礼祖。解般榾柮禦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阿呵呵有甚讨处倚。遇上座来参。问庵主在么。泉曰。谁。曰行脚僧。曰作甚么。曰礼拜庵主。曰恰值庵主不在。曰你聻泉。曰向道不在。说甚么你。我拽棒趁出。次日来。又趁出。一日又来。泉拦胸扭住曰。我这里虎狼纵横尿床。鬼子三回两度。来讨甚么。曰人言庵主亲见汾阳来。泉解衣抖擞曰。你道我见汾阳来。有多少奇特。再访慈明。作偈寄之曰。相别而今又半年。不知谁共对谈禅。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谒泉。泉与语。惊曰。五州管内。乃有此匾头道人耶。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诛。泉坐清曾经由庵中。决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负土经通衢。弛担说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𡎺。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言讫微笑。泊然蝉蜕。阇维。舍利不可胜数。郴人塔而祠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6—1105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饶州德兴,字次元。仁宗皇祐五年进士。授抚州宜黄尉。历泰州及太平军推官,所至有政声。辞官家居。后转通直郎、奉议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9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元修。幼与苏轼游。应举京师,慕举武艺者,遂弃家学而学古兵法。游秦凤、泾原间,与河州将韩存宝相善。神宗熙宁中,存宝坐罪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哲宗元符二年,徒步往岭海访苏轼、苏辙,至梅州见辙,又欲往海南访轼,至新州病逝。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巢谷(一〇二七——一〇九九),初名谷,字元修,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举进士,然好习武,游秦 凤、泾原间,与韩存宝尤善。存宝坐罪死,逃避江、淮间,遇赦乃出。谷与苏轼、苏辙自幼相识,轼、辙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谷慨然徒步往访。元符二年见辙,又欲往海南访轼。至新州病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七年(1084)任京东东路提举常平等事。元祐二年(1087)任国子监丞。元祐三年(1088)任大宗正丞。元祐四年(1089)任度支郎中。元祐九年(1094)任河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