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赵在礼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47 【介绍】: 五代时涿州人,字干臣。事后唐庄宗为效节指挥使,屯贝州。会军士作乱,胁在礼反,称留后。明宗时历任诸镇,好聚敛。在宋州时,州人颇苦之,已而罢去,州人相贺曰:“眼中钉拔去矣!”寻复职,乃籍管内口率钱一千,号“拔钉钱”。入后晋,封楚国公。契丹入汴,在礼为奚王所勒索,自经死。
侯益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65 【介绍】: 宋初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中,以拳勇隶李克用麾下。仕后唐、后晋,累迁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少帝时授河中尹、护国军节度。契丹入汴,授凤翔节度。后汉高祖即位,益自以尝受命契丹,颇忧之,谋归蜀。后授开封尹。广顺间,封齐国公致仕。宋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隶李克用麾下。天成中累授费州刺史。应顺初加西面行营都巡检使。晋初领光州防禦使。改河阳三城节度。充邺都行营都虞候。移镇潞州。天福四年迁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五年徙镇泰州。充西面都部署。迁河中尹护国军节度。契丹入汴。授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乾祐中授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鲁国公。周广顺初封楚国公。改太子太师。又改封齐国公。显德元年致仕。入宋。乾德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59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居洪州。初字昭回,改字子嵩。好学工文,善术数,喜纵横之说。投李昪,助建南唐,任左丞相,以不得实权,心怀不平。出为镇南节度使。穷治第宅,民不堪命。李璟立,拜太保中书令,坐植党罢。再起为中书令,封楚国公。因好权利,矜功忌能,有言其谋篡者,乃放归九华山,自经死,谥丑缪。有文集《增补玉管照神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59 初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居南昌(今属江西)。吴天祐九年(912),依李昪为推官,后擢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大和三年(931),归葬父,隐九华山。寻为吴宰相。李昪出镇金陵,召为都统判官。南唐建国,以丞相同平章事。后出为镇南军节度使。中主保大时,复入相,寻坐陷周宗,出为镇海军节度使。旋乞归九华,赐号九华先生。后封卫国公,迁太傅。交泰元年(958),以结党危国,放于青阳。次年,自缢死。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四、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齐丘工诗能文。所著颇多,有《化书》6卷、《祀玄集》3卷、《文传》13卷等,皆佚。《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卷八七九又录存酒令2句。《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齐邱字子嵩。庐陵淦阳人。仕吴。累迁右谏议兵部侍郎。告归九华山。寻起。除中书侍郎。迁右仆射平章事。入南唐。进司徒同平章事。出为镇南军节度使。徙镇海军。复归九华山。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起拜太传中书令。封魏国公。赐号国老。奉朝请。出镇洪州。周侵淮北。起为太师。领剑南东川节度使。进封楚国公。周显德五年。嗣主李璟诏放于青阳。自缢死。
李绍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郓州人。本名张从楚。少事朱瑄,归后梁太祖为四镇牙校。又降后唐庄宗。从讨刘守光、刘鄩、王彦章及讨西川,均立功。明宗天成初,为武信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32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字若纳。马殷次子。殷建楚国,判内外诸军事。信荆南谍者言,杀谋臣高郁。殷闻旋卒。一说高郁为希范所杀。后唐明宗长兴元年袭为楚王,遂去建国之制,复蕃镇之旧。居丧无戚容。尝慕后梁太祖嗜食鸡,命庖人日烹五十只鸡供膳。在位二年。卒。后唐追封衡阳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9 【介绍】: 五代时僧。俗姓宗。十岁于汴京相国寺出家,礼智明为师。习新章律典,独趣深旨,时号律虎,请益者日众。后晋高祖钦仰之,诏入内道场,赐紫,署真法大师。时以为新章律宗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宗氏。其乡里。则未之闻也。世守儒素。母赵亦斋洁。产楚之夕。光烂一室。邻落惊讶。七岁偶入寺见佛像。辄作礼。归问其父曰。夫以黄金色相。坐莲华上。岂佛独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动含灵皆可得佛。而况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岁即为相国寺明智弟子。体貌岐嶷。异群童。识者知其为法门伟器。既受具。究习新章。毗尼之奥。独能深入。时辈莫之敌。因号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门请益。周天福间。诏入内道场。赐紫伽梨。仍署号真法大师。充新章宗主。凡妃主之入道者。皆为授戒。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西。无疾而终。寿七十一。夏五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澄楚。姓宗氏。不知何许人也。爰祖暨考。偕贲丘园高蹈不仕。母赵氏妊楚也。忽畏膻臊之臭。及乎诞生之夕。光烂充室邻落咸惊。洎当七岁亲党携之入寺。见佛像辄嗟叹而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人矣。楚曰。儿愿学佛聊报二亲劬劳。其父默而许旃。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师。未几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愚騃好嬉戏耶。且雪山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已来习新章律部。独能辄入毗奈耶窟穴。然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爪。时号律虎焉。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且众矣。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寻署大师号真法焉。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求出家。命楚落发度戒。表里冰霜更无他物。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首北面西示佛涅槃相也。俗龄七十一。僧夏五十。始末临坛度僧尼八千馀人。门人慧照等。依西域法焚之。得碎身分构砖塔缄藏之。左街首座悟皎作舍利塔记焉。 系曰。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通曰。律有三宗。砺素宣是欤。宗各有主故云也。观夫是名也岂无稽古乎。通曰。宗主二字出阿含经也。论曰。原夫人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我佛利见据于大千。化境斯宽法门必众。举其会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尼。毗尼防闲三业。三业皆净六尘自祛。圣贤践修何莫由斯道也。故论云。生死流转者。三缚缚心。心难解脱。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非由恶说。因是而窥。禁律乃度世之检括也。且夫菩萨戒净则彰离垢之名。辟支戒完则引无师之智。声闻戒足时俱解脱而可期。内众戒坚招感人天之不坠。由是观之。戒法之时大矣哉。自所推能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同制也。横从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论云。戒如捉贼。善擒制也。定如缚贼。用机械也。慧如杀贼。清道路也。以此成功立效。克取究尽三菩提者。决达清静之域也。戒律之功。功无与比。矧以此法在师而不在资。唯闻佛制。行内而不通外。无许俗传。故曰。曲授秘方。赐诸内众。事有悬合物宜象求。在乎家人严君设训。家人嗃嗃同佛制教焉。妇子嘻嘻同佛听门矣。一听一制见其猛以济宽。一阴一阳见其开物成务。夫如是知戒律是佛之家法明矣。大则三聚感三身于果中。小则形俱持尽形于因地。受既如是。随则若何。有威仪焉。有细行焉。为有顺违乃生持犯。由是繁广因事制宜。及佛泥丸集成律藏初唯水乳相合一家之业无殊。后则参辰各墟。五部之分不类。梦氎之占徵矣。宗轮之论作焉。剡浮树高分影犹归于月窟。阿耨池溢下流。须到于孟津。迨夫大教东传梵书西至。甘露本天人之食。汉土争尝。金乌还海上之飞东方旧识。除经已译问律何传。起后汉灵帝建宁三年。初翻义决律。次有比丘诸禁律至。即曹魏法时三藏游于许洛。睹魏土僧无律范。于嘉平中译羯磨僧祇戒本。此乃此方戒律之始也。自尔萨婆多律先化关中。五分僧祇风行雨施。迦叶遗部戒本独来。婆粗富罗闻名而已。况乎僧祇部者。法显赍归诸师判注云。是根本大众所传。非是百载五宗也。今著传家疑其未可何耶。所览僧祇现本止三十卷。文因有数疑。一本小而末大(谓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不含五部意。三不应大集悬记也。或曰。此略本传此方。犹法华华严等经钜万亿颂中略出一分也僧祇亦尔。又说昙无德律译有重单。准僧传止觉明口诵也。若据律序有支法领重译之文焉。如此古今相竞且无指归。以义交徵其辞必息。寻律文本即知异同。如众学戒初题云。尸叉罽赖尼如破伊兰叶。言此是觉明本也。如言式叉迦罗尼如破伊罗叶。即是支法领本也。又一本三十卷。一本六十卷。谓纸墨分开不定非也。分三十为六十。不其太相悬谬矣。若斯二译皂白已分。复次元魏已前。诸受戒者用四分羯磨纳戒。及乎行事即依诸律为随何异乎执左氏经本专循公羊之传文也。至魏孝。文世。有法聪律匠。于北台山始手披口释。道覆律师随听抄记。遂成义疏。权舆既尔。肯构繁乎。天轮而只候中星。大鼎而唯提附耳。邺中法砺唐世怀素。新旧两名各擅其美。砺乃成实有部受体双陈。素唯寻祖萨婆开宗独步。其有终南上士澄照大师。肸蚃三生逡巡千里。交接天人之际。优游果證之中。知无不为。绳愆纠谬。以护持教法为己任者。实一代之伟人焉。是以天下言行事者。以南山为司南矣。丁乎大历新旧疏家互相短长。敕集三宗律师重加定夺。时如净为宗主判定二家。当建中中始言楷正。号佥定疏是也。至今东京三宗并盛。至于秉法出没不伦。殊涂同归。师资尚异。至若成公演化灵崿敷扬。不离三辅之间。俱僝百工之巧。文纲道岸自北徂南。发正辅篇从微至著。道流吴会实赖伊人。净公作评家之师。源尚致感通之瑞。或抗表论没官之物。或成图證结界之非。或杰立一方。或才雄七众。述锋芒之义记。出豕亥之疑文。或𣂊帖纷拿。或整齐龃龉。若匪乘时之哲。便应逸气之英。不令像运之中微降年唯永。终使寿星之下照法命唯长。道假人扬其在兹矣。近以提河水味转不如前。座像尘埋仍观更没。大小乘之交恶。上中下之相凌。活寄四邪行违七聚。威仪既缺生善全亏。谓律为不急之文。放僧落自由之地。马令脱辔象阙施钩。不习律仪难调象马。遂令教法日见凌夷。短则行果微亡。折则年龄减少。合夫洪范中凶短折也。又曰。慈父多败。子脱或翻恶归善。变犯成持。或众主之劝修。或名师之训导。假王臣之外护。必法教之中兴。如是则同五福中之一寿五考终命欤。又曰。严家无格虏。故云。毗尼是正法之寿命焉此科所班乃是鍊金液转还丹之手。劝人服之。使其近添其寿远则升仙。故我世尊凡制一戒获其十利功德。意在令正法久住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宗。诞生之夕。光烂充室。洎七岁。亲党携之入寺。见佛像。辄嗟叹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于人。楚曰。儿愿学佛。聊报二亲劬劳。其父许之。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好嬉戏耶。雪山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已来。习新章律部。辄入毗柰耶窟穴。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爪。时号律虎。王公大人请益者日众。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号真法大师。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从楚落发度戒。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疾而终。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砺素宣是。人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尼。防闲三业。三业皆净。六尘自祛。圣贤践修。何莫由斯。自此而推。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同制也。横之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字德丕。马殷第三十五子。兄马希范卒,嗣为楚王。拓拔常数劝以位奉其兄希萼,不从。希萼来奔丧,周廷诲等日:“王能与之则已,不然宜早除之。”希广不忍杀兄,欲分国而治。后希萼起兵争位,俘希广,缢死之。在位三年,史称废王。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希广字德丕。楚文昭王希范母弟。武穆王殷第三十五子。文昭薨时。诸弟中名希萼者。最长。宜袭位。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等称遗命。奉希广权军府事。汉天福十二年。以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军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封楚王。乾祐二年加太尉。三年十一月。希萼入寇。陷长沙。遂自立。赐王死。
卢詹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长安人,字楚良。后唐明宗时,仕至工部尚书。性刚直,议论不避权贵,执政者常恶之。后晋高祖天福初,拜礼部尚书,分司洛下。与右仆射卢质、散骑常侍卢重俱在西都,数相过从。三人俱嗜酒,常同游山水,以酣饮为乐。洛中人士目为“三卢会”。委顺性命,不营财利。出帝开运初卒于洛阳,家无长物,乃至不给丧具。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三
詹字楚良。京兆长安人。天祐中为河中从事。后唐庄宗即位。累迁中书舍人。天成中拜礼部侍郎。历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工部尚书。晋天福初转礼部尚书。分司洛阳。开运初卒。赠太子少保。
潘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洛阳人,字楚奇。少为负贩。始事后梁邢州节度使阎宝为亲校,后迁左雄威指挥使。每战先登,金疮遍体。后唐末帝清泰中为耀州团练使。入后晋,历金州、澶州节度使,以功累官检校太傅。后为蕃将高牟翰所杀。
钱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45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字辅轩。吴越国君钱镠五弟。多艺,善绘画,尤精音律。累官顺化军节度使,封楚国公。卒谥忠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47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字宝规。马殷第四子。好学善诗。初为镇南节度使。后唐明宗长兴三年,继兄马希声为楚王。性刚愎,奢侈纵声色,诸臣屡谏,皆不听。在位十五年。卒谥文昭。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林楚材。生卒年不详。贺州富川(今广西钟山)人。五代南汉高祖大有年间,黄损致仕后,林作诗相赠。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引《雅言系述》。《全唐诗》存诗2句。
全粤诗·卷一九
林楚材,原籍贺州富川,南汉乾和中,刘晟取贺州,始隶籍番禺。布衣,不求仕进。精数学,能诗。一时缙绅咸折节与之游,与黄损尤交善。清阮元《广东通志》卷三二六、清梁廷楠《南汉书》卷一四有传。诗一首。
侯章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 【介绍】: 宋并州榆次人。初仕后唐。后晋出帝开运末,为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隐帝乾祐初,镇邠州,无善政,傲上剥下,以贪猥闻。后周世宗即位,累为武胜军节度。宋太祖建隆元年,罢节镇,授太子太师,封楚国公。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林楚翘,刘毓盘《词史》云:"楚翘与林楚才或系兄弟行辈",《五代诗话》将楚才列在荆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马殷第三十子。刚狠无礼。初为朗州节度使,南唐保大八年攻陷长沙,杀弟马希广自立。后遣使贡于李璟,璟册为楚王。希萼悉以军政委弟马希崇。希广作乱,为崇所囚。在位二年。入南唐,授江南西道观察使,镇洪州。经数年卒于金陵。谥恭孝。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希萼。武穆王庶子。希广既袭位。希萼兴师争国。陷长沙。遂自称楚王。南唐保大九年二月。遣使入贡于唐。唐以王为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封楚王。九月。马步都指挥使徐威等囚王于衡山县。寻立为衡山王。十二月入唐。唐主以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守中书令镇洪州。仍赐爵楚王。十年十二月复入唐。唐主留之数年。薨于金陵。谥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