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一作浮梁人,字仲永,号逍遥公。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司农丞、度支郎中、户部侍郎、直学士院,后知婺州。潜心《》学。有《易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八一
李椿年(?——一一五九),字仲永,号逍遥公,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政和八年进士。历司农丞、度支郎中。绍兴十二年为两浙转运副使,十七年权户部侍郎,直学士院,后知婺州。绍兴二十九年卒。有《易解》八卷、《易疑问》一卷及文集。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之三六、食货六之四七,《楚纪》卷五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徐椿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信州永丰人,字寿卿。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官宜黄县主簿。师事张九成,日渐博闻。有《论语解》、《尚书本义》、《双溪集》等。
欧阳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袁州分宜人,字永年,号宜林老人。高宗绍兴间进士。为瑞金县簿,稍迁道州判官,改临江军,又转永州教授。未老,以奉议郎致仕。有《自备集》。
赵椿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赵椿,绍兴间为江浙提举常平司主管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五。
周椿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九三
周椿年,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周因子。以荫补将仕郎,调明州象山主簿,迁抚州判官。绍兴十六年,知仙游县。绍兴末通判道州,时令大臣各举可为郡守者,礼部侍郎金安节以椿年吏绩闻,未赴而卒。见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二《周因传》附《周椿年传》,又见同书卷一二七《周椿年传》。
郑椿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十六年(1146)任南剑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万椿,字大年,与王十朋为中表行,且同学。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尝举进士不第。事见《梅溪前集》卷四《寄万大年》注、卷一一《梅溪题名赋》注。
李椿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1—1183 【介绍】: 宋洺州永年人,字寿翁。因父泽补官。以吏才精强称。张浚辟以自随。以政绩累官直龙图阁、湖南运副,进司农卿,兼知临安府。忤执政,出知婺州。旋除吏部侍郎,极论宦官之祸以戒孝宗。后除显谟阁待制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在任改盐法,复酒税法。逢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复告归,终老野塘。
全宋文·卷四五九七
李椿(一一一一——一一八三),字寿翁,洺州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人。其父升殉靖康之难,以遗泽补迪功郎、潭州衡山县尉,迁宁国军节度推官。孝宗朝历知鄂州、广西提刑,入为吏部郎官,迁左司。请外,除直龙图阁、湖南转运副使。迁司农卿,兼知临安府。以忤权幸,出知婺州。累官吏部侍郎。年六十九,请老,以敷文阁待制致仕。复起知潭州,为湖南安抚使。再告归,进敷文阁直学士致仕。淳熙十年卒,年七十三。椿长于吏治,立朝直谏。深于《》,著有《观画》二卷。见《宋史》卷三八九本传、卷二○二《艺文志》一。

人物简介

简介
《高丽史》:“字耆之,西河人,以文鸣世,屡试不第。郑仲夫之乱,阖门遭祸。椿脱身仅免卒,穷天而死。任老集遗稿为六卷,目曰西河先生集,行于世”。生于高丽毅宗执政初期,卒于明宗执政后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雍大椿,字千秋,阆中(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有题阆中东岩寺诗。事见《金石苑》册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椿龄,字达道。道士,居三茅峰凝神庵。高宗曾数召见,孝宗亦赐诗。有《蒲衣集》,已佚。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八《泛舟游山录》乾道三年八月丁卯纪事。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罗椿,字永年,自号就斋,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始谒杨万里,为其高足。五年,应礼部试,累举不第。事见《诚斋集》卷七七《送罗永年序》、《鹤林玉露》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邓椿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二
邓椿年,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名世子。乾道中续成其父所著之《古今姓氏书辨證》四十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钱大椿,字坦仲(《宋诗纪事》卷七八),淳安(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官知漳浦县。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一。
俞庭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廷椿。宋抚州临川人,字寿翁。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南安主簿、古田令,秩满充金国礼物官,仕至新淦令。师事陆九渊,博通经术。有《周礼复古编》、《北辕录》。
全宋文·卷六三六三
俞廷椿,字寿翁,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乾道八年,主南安簿,调怀安,两易古田令。秩满,充金国礼物官。还,特旨差江西安抚使干。再除新淦令。廷椿师事陆九渊,倜傥多大志,博通经术。著有《周礼复古编》三卷(存)。见《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宋元学案》卷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