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植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 【介绍】: 东汉钜鹿昌城人,字伯先。王郎起兵,植聚兵据昌城,后归光武,为骁骑将军。说真定王刘扬降光武,从平河北,封昌城侯,旋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清河甘陵人,字伯武。桓帝时为河南尹,有名当朝。同郡周福为尚书,二家宾客,互相攻讦,各树朋徒,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位至司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9—192 【介绍】: 东汉涿郡涿人,字子干。少师事马融。灵帝建宁中征为博士,拜九江太守,复为议郎,与蔡邕等在东观校《五经》记传,补续《汉记》。黄巾起事,以北中郎将与张角战于广宗。忤小黄门左丰,被陷获罪。复为尚书。后董卓议废少帝,独抗之,因免归。隐居上谷。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俱佚。
全后汉文·卷八十一
植,字子干,涿郡涿人。建宁中,徵博士。熹平中拜九江太守,病去。寻拜庐江太守,征为议郎,迁尚书。中平初,拜北中郎将,击黄巾有功。为小黄门左丰所诬,槛车徵。事白,复为尚书。董卓废立,以抗议免归,隐上谷。袁绍据冀州,请为军师。初平三年卒。有《礼记解诂》二十卷,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2—232 【介绍】: 三国魏沛国谯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为操所爱,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一度欲立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宠。兄曹丕为帝,黄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备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东阿王,又改封陈王。每冀试用,终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都,郁郁而终。谥思。世称陈思王。文才富艳,善诗工文,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所作经后人辑为《曹子建集》。
全三国文·卷十三
植字子建,武帝子,文帝同母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黄初二年贬爵安乡侯,寻改封鄄城,三年进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三年徙封东阿,六年改封陈。薨,谥曰思王。有《列女传颂》一卷,集三十卷。
司马植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曹魏舞阳成侯司马防曾孙,彭城穆王司马权之子,西晋宗室、官员。
裴植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谯国人。夏侯道迁姊,裴叔宝妻。性刚峻,训子严。诸子长成后非衣冠整齐则不见。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三四日乃引见,训责之。子植在瀛州刺史任,母年逾七十,自施于三宝,手执箕帚洒扫寺门,植与诸弟泣涕以从。各以布帛数百赎免其母。后出家为尼,积岁乃还。
缪彦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兰陵人。献文帝天安元年,其父承先随薛安都降北魏,赐爵。宣武帝末,袭爵,稍迁至伏波将军,羽林监。性恭慎长厚,为时人所称道。
王植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五
植,永明中为尚书删定郎,徙校籍郎,坐事免。
严植之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7—508 【介绍】: 南朝梁建平秭归人,字孝源。少善《老子》、《庄子》,尤精《丧服》、《孝经》、《论语》。性纯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仕齐为广汉王国右常侍。王诛,国人莫敢视,植之独奔哭殓葬。后为康乐令,在县清白,民吏称之。梁武帝天监四年,为五经博士,开馆教授,听者千余人。迁中抚军记室参军。卒于馆。撰《凶礼仪注》。
全梁文·卷四十八
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仕齐历王国侍郎、右常侍,迁员外郎、散骑常侍、康乐侯相。入梁为后军骑兵参军、五经博士,迁中抚军参军兼博士,有《凶礼仪注》四百七十九卷,《录》四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6—515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文远。裴叔业兄子。仕齐至长水校尉,随叔业在寿春。叔业卒,众举植监州,乃降魏,为兖州刺史,崇义县侯。累迁至度支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颇志满,时对众官有所讥毁。领军于忠擅权,切齿恨植,乃构罪杀之。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植字文远,河东闻喜人,居襄阳。仕齐东昏至长水校尉,随父叔业在寿春。景明元年,举州内附,除征虏将军、兖州刺史,封崇义县侯。进号平东将军,入为大鸿胪、扬州大中正,出除安东将军、瀛州刺史。罢州,复为大鸿胪。迁度支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延昌四年八月,为于忠矫诏所害。事雪,赠征南将军、尚书仆射、扬州刺史。
高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殖。北魏渤海蓨人。高肇子。以中书侍郎出为济州刺史。宣武帝永平元年,元愉叛,植率州军讨破其别将,当赏,以家荷重恩,为国效力是其常节,不受赏。后历青、相、朔、恒四州刺史,以清能称。
释植相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郝。梓潼涪人。初为巴西郡吏。尝以太守郑贞命。奉献京师。普通初。上方隆尚佛乘。塔庙庄严侈于甲弟。僧尼贵拟王公。相慕之。遂出家。及还蜀。妻子皆薙落。大同中。相进脩加精厉。一食常坐。毕命不渝。时南武都。有法爱道人。以祝术。为世所宗。相往观之。是夕见一物。伟衣冠前至。相不为动。物寻举相所坐绳床。高四五尺许。即隐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去。斯须复来前立。如初。相终不动。顷焉忽见其面于屋上梁栋。有摧裂声甚大。相略不动。物遽礼拜求忏悔。明日相语爱曰。汝其舍去邪法则善。相生长边鄙。而音吐凡陋。后往益府讲肆听习。而众加侮诮。相一弗以介意。尝因行役。寄宿道士馆。道士素闻其名。恐其诱己徒属而弗礼焉。夜既分。虎群号相所卧处。诸道士通夕不能安。黎明从之求受戒。又见钓弘农水侧者。喻之使毋杀。其人意殊慢。相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昂首。四顾趋钓者。钓者忏悔。遂师事之为弟子。未几聚徒青城山。梁王萧撝尤致钦重。一日谓弟子曰。吾无胜业以生净土。然而三涂之苦。天堂之乐。亦非所生也。无已则仍生此土。以教化汝等。汝等其努力行道哉。跏趺而逝。寿三十有四。于是獠民聚观叹异。兴起则效。而夷俗为变。先是相建柏林寺于绵城之西。手植梧桐一株于堂下。极为繁茂。至是无故衰落。维那晨起击钟。失响。上座僧起谓人曰。此必有大凶。遽逃避。既而讣至。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感应如此。岂可以常情测哉。梁之季。道香僧朗。并神异。兹不具录。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植相。姓郝氏。梓橦涪人。当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杨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三宝。便愿出家。及还上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相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谢。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后往益听讲。以生在边鄙玄颇涉俗。虽遭轻诮。亡怀在道都不忤意。又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时梁道渐衰。而涪土军动。与彖法师分飞异域。彖入静林山。相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梁王萧撝。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为营理。未暇经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曰。常愿生净土。而无胜业。虽不生三途。亦不生天堂。还生涪土作沙门也。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加坐俨然奄便迁化。时年四十有四。其山四面獠民。见其坐亡皆来叹异。礼拜供养改俗行善。弟子衔命露尸松下。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忽以四月十五日。无故叶落。又维那此日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坐僧超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卒。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此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潜运之感。殆非人谋。梁初又有道香僧朗。并有神异。其迹略同。志公之类矣。
神僧传·卷第四
释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尝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佛教。便愿出家。乃还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郡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悔。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后因梁末军乱。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未暇经始。适便迁化。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夏月忽无故叶落。又维那旦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座僧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乃知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弟子㘅命露尸松下焉。
植端正业
【三藏法数】
(亦名调伏心),谓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立端正福业,他世必获相貌端正,是名植端正业。
种植根栽
【三藏法数】
谓比丘当勤修道业,于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著,若不为众,私自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为不净。
植善法种
【三藏法数】
植,种也。菩萨广植一切菩提种子,常以定水灌溉,令得增长,而成妙果。譬如大地,种植一切药树谷果,由水滋溉增长,然后繁茂而结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