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定胜(定勝)
古代棺材和盖接缝处所用木楔。 清 沈赤然 《寒夜丛谈·谈礼》:“古者棺不用钉,以皮纵横束之,棺盖合缝处则连之以衽。衽,小腰也。今俗名定胜。”
《漢語大詞典》:斲棺
亦作“斵棺”。 劈开棺材。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齐 崔杼 、 郑 归生 皆加追戮,陈尸斲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勋戚·陆炳恤典:“至 高新郑 再起,復嗾言路劾其罪状,籍没其家,且谓当斵棺戮尸。”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吾夫方死二十餘日,何不斵棺而取之?”
分類:劈开棺材
《國語辭典》:蚁结(蟻結)  拼音:yǐ jié
1.像蚂蚁一样集结。形容盛多。唐。崔融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护苏蚁结,默啜蜂飞。」唐。柳宗元安南都护御史中丞充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上柱国武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公墓志铭〉:「制器足兵,溃兹蚁结。」
2.棺木罩幕四角上所画的花纹。《礼记。檀弓上》:「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
《國語辭典》:衣袍  拼音:yī páo
袍子。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一○首之四:「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
《國語辭典》:大敛(大斂)  拼音:dà liàn
把死者放入棺木里,钉上棺盖的礼节。《仪礼。既夕礼》:「大敛于阼。」唐。韩愈 崔评事墓铭:「其终也,往哭焉。比小敛、大敛,三哭焉。」也作「大殓」。
《國語辭典》:棺柩  拼音:guān jiù
棺材、灵柩。《儒林外史》第二○回:「请几众师父替我念一卷经,超度我生天。棺柩便寻那里一块空地,把我寄放著。」
《漢語大詞典》:尸柩(屍柩)
同“ 尸柩 ”。 北史·隐逸传·徐则:“须臾尸柩至,知其灵化。”
盛有尸体的棺材。礼记·丧大记:“君弔,见尸柩而后踊。”《汉书·师丹传》:“前大行尸柩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皆贵宠。”
分類:尸体棺材
《漢語大詞典》:槥椟(槥櫝)
小棺材,亦泛指棺材。汉书·成帝纪:“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櫝葬埋。” 颜师古 注:“槥櫝,谓小棺。”新唐书·令狐楚传:“ 楚 以新诛大臣,暴骸未收,怨沴感结,称疾不出,乃请给衣衾槥櫝,以敛刑骨,顺阳气。” 宋 司马光 《启殡祭文》:“旅宦飘颻,家无常所,槥櫝未瘞,久寓西郊。” 明 宋濂 《谢节妇传》:“及舅姑卒,鬻所居庐,以易槥櫝,行丧治葬,务合仪则。”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槥
粗陋的小棺材。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 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新唐书·卢钧传:“其子姓穷弱不能自还者,为营棺槥还葬。”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寺傍空室一区,寺僧以寄棺槥。”
分類:粗陋棺材
《國語辭典》:墓穴  拼音:mù xuè
埋葬棺木的洞穴。如:「考古队在墓穴中发现不少陪葬的古物。」
《国语辞典》:举柩(举柩)  拼音:jǔ jiù
搬运棺材。《三国演义》第二回:「何进暗使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举柩回京,葬于文陵。」
分类:搬运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盖(棺蓋)
棺材的盖板。《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柱挂木鱼,壁倚棺盖。”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堲周
烧土为砖绕于棺材四周。礼记·檀弓上:“ 有虞氏 瓦棺, 夏后氏 堲周, 殷 人棺椁, 周 人墙置翣。” 郑玄 注:“火熟曰堲,烧土冶以周於棺也。或谓之土周。”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髮齿而已。”一说,烧土为瓦棺。《淮南子·氾论训》:“ 夏后氏 堲周。” 高诱 注:“ 夏后氏 世无棺椁,以瓦广二尺,长四尺,侧身累之以蔽土,曰堲周。”
分類:棺材四周
《國語辭典》:出材  拼音:chū cái
移出棺木归葬,即出殡。《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谁想他父亲一病死了,济川就想照外国办法不守孝,不设灵,早早择地埋葬;他母亲不肯,定要过了百日才准出材。」
分類:棺材墓地
《漢語大詞典》:题和(題和)
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头上。和,棺题。镜花缘第九八回:“ 章 文 两府兄弟听了,好不伤悲,只得装殮题和,同众人之柩寄在一处,并派兵丁看守。”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吕氏春秋·开春论:‘ 灓水 啮其墓,见棺之前和。’ 高诱 曰:‘棺头曰和。’今 浙江 犹谓棺之前端曰:‘前和头’,音如华。 淮南 谓题字於棺前端曰‘题和’,音如壶。”参阅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