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7,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佛类词典(续上)
三十棒
下棒
南院一棒
洞山三顿棒
棒喝
慈明论棒
当头棒喝
三十棒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为禅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禅林类集棒喝曰:「德山示众云:道道!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又「睦州见僧来云:见成公案放汝三十棒。」碧严第一则著语曰:「好与三十棒。」
下棒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宗之师,执柱杖打学人,谓之下棒。五灯会元七曰:「德山禅师小参,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閒话者三十棒。」又示众云:「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亦三十棒。」德山由来以下棒有名。
南院一棒
【佛学大辞典】
(公案)风穴在南院会下为园头,一日院到园里问曰:南方一棒作么生商量?穴云:作奇特商量。穴却问:和尚此间作么生商量?院拈棒起云: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穴于是豁然大悟。见会元十一风穴章。
洞山三顿棒
【佛学大辞典】
(公案)「洞山初参云门,门问曰:近离甚处?山云:查渡。门曰:夏在甚处?山云:湖南报慈寺。门曰:几时离彼?山云:八月二十五日。门曰:放汝三顿棒。山明日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山于此大悟。」见五灯会元十五洞山章,无门关十五则。
棒喝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宗匠接人之作略,或用棒,或用大喝。棒始于德山,喝来自临济,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度被打。后参大愚,得悟黄檗宗旨。却回黄檗,机锋敏捷。檗便打,师便喝。以后接人,棒喝交驰。故今谓警醒人之迷误者,曰当头棒喝。
慈明论棒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谓黄龙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于洞山时应打否?龙曰:应打。慈色庄言,闻三顿棒声便吃棒,则汝旦及暮闻鸦鸣雀噪钟鱼鼓板声,亦应吃棒,何时当已?龙瞠却。慈明云:吾始疑汝不堪师,今可也。即令拜。见普灯录三。
当头棒喝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棒喝)
【俗语佛源】
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驰」,作为一种特有的施教方式,以促人领悟佛理。「棒」始于德山宣鉴。僧来参问,「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临济录》)雪峰禅师曾说:「我在德山棒下,似脱却千重万重贴肉汗衫。」(《圆悟心要》卷三)颇有切肤之痛。「喝」当始于马祖。百丈禅师回忆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景德传灯录》)最善于「喝」的,无过于临济义玄,他有四种「喝」法,门下「棒喝交驰」。「德山棒,临济喝,留与禅人作模范」(《五灯会元》卷十七)。遂成为禅林的风气。后以「当头棒喝」、「当头一棒」泛指警觉迷误。如《镜花缘》第八十四回:「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李明权)
棒喝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宗匠接人之作略,或用棒,或用大喝。棒始于德山,喝来自临济,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度被打。后参大愚,得悟黄檗宗旨。却回黄檗,机锋敏捷。檗便打,师便喝。以后接人,棒喝交驰。故今谓警醒人之迷误者,曰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