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臭棋
不高明的棋术和着数。例如:臭棋篓子。
《國語辭典》:盲棋  拼音:máng qí
下棋的人眼睛不看棋盘,而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骈字类编》:妙棋(妙棋)
唐 张说 赠赵公 精意微绝简,从权讨妙棋。
《漢語大詞典》:楸棋
指围棋。 明 唐寅 《题画》诗之二:“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棋对手敲。”
分類:围棋
《漢語大詞典》:儒棋
古代棋类之一,行于 北魏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象经:“ 后魏 侍中游艺,肇制儒棋。其名智一、礼二、仁三、义四、信五、善六、敬七、德八、忠九、顺十。以投子二,视彩而行。盖其制类於握槊打马,而其义类於 周武 《象经》,皆以退让为节,不先鬭争。今俱泯弗传。”
《漢語大詞典》:平棋
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棊之制,於背版之上,四边用桯,桯内用贴,贴内留转道,缠难子。分布隔截,或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
《骈字类编》:棋说(棋说)
宋史潘慎修传善奕棋太宗屡召对奕因作一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此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漢語大詞典》:棋名
棋艺卓越的名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时年纔十五六岁,棋名已著一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得京中,但是对局,无有不输於小道人的,棋名大震。”
《骈字类编》:棋评(棋评)
唐书艺文志梁武帝棋评一卷棋势六卷
《韵府拾遗 沃韵》:棋毒(棋毒)
王令诗书狂逸飞蛇棋毒甚含虿
《漢語大詞典》:棋集
犹棋会。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弈胜刘仲甫:“ 绍圣 初, 不疑 以计偕赴礼部试,至都为里人拉至寺庭,观国手碁集, 仲甫 在焉。”参见“ 碁会 ”。
《漢語大詞典》:棋会(碁會)
举行棋艺比赛的集会。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刘仲甫国手棋:“﹝ 仲甫 ﹞日就碁会观诸名手对奕,尽见品次矣。”
《高级汉语词典》:绝棋  拼音:jué qí
无法挽回败局的棋
《國語辭典》:活棋  拼音:huó qí
1.能灵活运用棋子而使棋局安稳或获得胜利。
2.事情能够被掌握而有转圜馀地。如:「真亏他下了这一著活棋,事态才不致扩大!」
《漢語大詞典》:中国象棋(中國象棋)
中国 传统棋种。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楚辞·招魂即有“象棊”一语。 唐 宝应 年间(762--763)出现的宝应象棋,与现行的体制已经接近,至 南宋 便完全相同。 宋 刘克庄 有《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叙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点和战略战术。 明 清 两代名家辈出,有大量棋谱刊印。解放后,列为我国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分類:中国博戏
《漢語大詞典》:引绳棋布(引繩棋布)
形容纵横整齐。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庐舍道巷,引绳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