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提舍尼  拼音:tí shè ní
佛教戒律。为梵语pratide'saniya音译的省略。意译为对他说、向彼悔等意。指犯戒者所犯的过错,只要向一人坦白忏悔就可以。
《漢語大詞典》:干闼婆
1.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闼缚"、"犍闼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
2.古代西域对乐人的美称。
3.指海市蜃楼。
《漢語大詞典》:吉祥海云(吉祥海雲)
梵语的意译。“卍”字的别称。《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品》:“ 如来 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参见“ 卍 ”。
《漢語大詞典》:吉祥天女
梵语的意译。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财富、美丽女神。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为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门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也称“功德天”。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尔时大吉祥天女,即从座起前礼佛足,合掌恭敬。”
《漢語大詞典》:诃利帝母(訶利帝母)
梵语译音。意译为暴恶。即 鬼子母神 。原为凶神,后为育子、安产、维护佛法之神。翻译名义集·八部引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西方施主,请僧斋日,初置圣僧供,次行众僧食,后於行末安一盘,以供 訶利帝母 。”
《漢語大詞典》:钵特摩(鉢特摩)
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漢語大詞典》:钵吒
僧人用以裹身的独幅毡。梵语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钵咤(鉢吒)
僧人用以裹身的独幅毡。梵语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钵拿
1.亦作"钵那"。
2.钱。梵语的音译。据说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一迦利沙钵拏。
《漢語大詞典》:播罗丝(播羅絲)
胡桃的梵语音译。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胡桃:“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 羌 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书名‘播罗丝’。”
《漢語大詞典》:勃驮(勃馱)
梵语Buddha的音译。即佛陀。参见“ 佛陀 ”。
《國語辭典》:佛陀  拼音:fó tuó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也作「浮屠」、「浮图」、「佛驮」。
《漢語大詞典》:璧流离(璧流離)
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地平……(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恆。”宋书·符瑞志下:“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 章炳麟 《訄书·公言》:“取歧光之璧流离,蔽遮之於白日,而白者为七色,非璧流离之成之。日色固有七,不歧光则不见也。”
《漢語大詞典》:庵摩罗(菴摩羅)
(1).果名。即菴摩勒。
(2).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漢語大詞典》:阿伽陀药(阿伽陀藥)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百喻经书末偈语:“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药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説正义而已矣。”
分類:梵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阿庾多
梵语的译音。数词。兆,即一万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今《华严经·阿僧祗品》,用(古 黄帝 算法之)中上法,初数便云一百洛义(洛义此云万)为一俱胝(此云亿),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此云兆)。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此云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俱胝俱胝,犹云百万百万也,则为阿庾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