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频婆果(頻婆菓)
亦作“ 频婆果 ”。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 频婆 ”、“ 频果 ”。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分類:源于梵语
《漢語大詞典》:尼师坛(尼師壇)
亦作“ 尼师但那 ”。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唐 张希复 《咏宣律和尚袈裟》:“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尼师坛,或尼师但那,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
《漢語大詞典》:尼干(尼乾)
亦作“ 尼犍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分類:梵语音译
《漢語大詞典》:湿婆(濕婆)
梵语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漢語大詞典》:崒堵波
即浮屠。梵语佛塔的音译。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有自京师至者,得古玉璧,试取以荐舍利,若合符契。 堂 喜,遂并璧持去,曰:‘吾当以金银琉璃为崒堵波,置阁上。’”崒,一本作“ 窣 ”。参见“ 窣堵波 ”。
《漢語大詞典》:窣堵波
亦作“ 窣堵坡 ”。 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层,增其敬也。” 宋 王安石 《草堂怀古》诗:“ 周顒 宅作阿兰若, 娄约 身归窣堵波。”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遥望窣堵坡,相约僧躋攀。”亦省作“ 窣堵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中天竺 ﹞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 宋 陆游 《予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今始见之》诗:“窣堵招提俱昨梦, 祝融 、 回禄 尚餘威。”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国语辞典》:阿阇世(阿阇世)  拼音:ā shé shì
人名。梵语Ajātaśatru。意译未生怨。印度古代国王。西元前四百九十三年即位,以摩揭陀国优越的经济条件,征服憍萨罗国和跋耆国。生前曾支持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后归依佛教。最后为子所弑。也称为「未生怨王」。
《國語辭典》:一阐提(一闡提)  拼音:yī chǎn tí
佛教指不具有佛性,永远不能解脱成佛的众生。为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意译不具信或断善根。《能显中边慧日论》卷一:「断善根者名一阐提。」
《漢語大詞典》:耶维(耶維)
梵语音译。也译作“茶毗”、“闍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漢語大詞典》:苾刍尼(苾芻尼)
即比丘尼。俗称尼姑。梵语男僧叫苾刍,女僧叫苾刍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时 莲花色苾芻尼 欲初见佛,化为转轮王,七宝导从,四兵警卫,至世尊所,復苾芻尼。”
《漢語大詞典》:钵塞莫(鉢塞莫)
念珠。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國語辭典》:阿那含  拼音:ā nà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三果。證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来,而升到天界,并在天界證涅槃。阿那含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證二果,正趋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也作「不来」、「不还」。
《漢語大詞典》:阿赖耶(阿賴耶)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
《漢語大詞典》:刍摩(芻摩)
梵语音译。粗草衣。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心不妻妾之务,身饰芻摩之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芻摩,或云‘苏摩’,或言‘讖摩’,此云‘麁布衣’,应言‘麁草衣’。”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國語辭典》:磨喝乐(磨喝樂)  拼音:mó hē lè
1.七夕日供乞巧用的娃娃。用木、泥或蜡制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也作「魔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