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阿难陀(阿難陀)  拼音:ā nán tuó
人名。(?~西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当佛的侍者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漢語大詞典》:罗诃(羅訶)
即罗汉。梵语“阿罗汉”或“阿罗诃”(arhat)之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文宗 为 庄恪太子 选妃,朝臣家子女,悉令进名,中外为之不安。上知之,谓宰臣曰:‘朕欲为太子求 汝 郑 间衣冠子女为新妇,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闻朝臣皆不愿与朕作亲情,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无何神 尧 打朕家事罗訶去。’遂罢其选。”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参见“ 罗汉 ”。
分類:罗汉梵语
《國語辭典》:罗汉(羅漢)  拼音:luó hàn
佛教修證的果位。属度己为主的小乘佛教之极果。一般指随释迦佛修證的弟子。参见「阿罗汉」条。
《國語辭典》:悉达多(悉達多)  拼音:xī dá duō
人名。为梵语siddhārtha的音译。为释迦牟尼未出家前的本名。
《漢語大詞典》:焰摩天
(1).亦作“ 焰魔天 ”。梵语的略译。或译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为风轮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遥远的去处。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总饶赶上燄摩天,教他无处相寻觅。”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有你走处,有我赶处,饶你走到焰魔天,随后驾云须赶上,不问那里赶将去。”《水浒传》第八九回:“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2).指 阎罗 。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 焰摩天 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参见“ 焰摩 ”。
《漢語大詞典》:焰摩
亦作“燄摩”。 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燄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漢語大詞典》:偷婆
佛塔。梵语stupa的音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偷婆,经中或作兜婆,或云塔婆,或言藪斗波,皆讹也。正言窣堵波。此云庙,或言方坟,皆义释也。”法苑珠林卷五四:“若菩萨为 如来 故,若供养偷婆,若窟若舍,若故若新,是名支提供养。”
《国语辞典》:波罗夷(波罗夷)  拼音:bō luó yí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为梵语Pārājika的音译。在大乘菩萨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团,且不能成为菩萨。《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罗夷?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法者不复成比,故名波罗夷。」《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若菩萨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是名菩萨波罗夷。」
《国语辞典》:阿那律  拼音:ā nà lǜ
人名。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國語辭典》:优钵罗(優缽羅)  拼音:yōu bō luó
青莲花。为梵语utpala的音译。《大宝积经》卷一○二:「以天花香,所谓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及诸花鬘、末香、涂香奉散世尊及馀供养。」
《漢語大詞典》:迦提
梵语的音译。坚实衣,功德衣。《敦煌变文集·秋吟》:“绰绽酒霑尘点染,愿开惠施赏迦提。”
《漢語大詞典》:迦楼罗(迦樓羅)
梵语的音译。佛教指天龙八部之一,即金翅鸟,半人半鸟,金身红翼,颈有如意珠,两翅展开达336万里,以龙为食。《涅槃经·现病品》:“ 迦叶 ,如言如来是人是天,而我真实非人非天,亦非鬼神乾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卷二:“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 清 丘逢甲 《日蚀诗》:“迦楼罗动鹏翮猛,乾闥婆耸龙头昂。”参阅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翻译名义集·八部
《漢語大詞典》:伽那
(1).梵语的译音。象。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象鼻炙:“ 广 之属城 循州 、 雷州 ,皆产黑象…… 梁 翔法师 云:‘象一名伽那。’”参见“ 伽耶 ”。
(2).梵语的译音。密合。《大日经疏》卷七:“梵云伽那是密合义。如众微相合成一细尘。诸藴相合而成一身等。”
(3).梵语的译音。厚。大智度论卷四八:“若闻伽字,即知诸法不厚不薄。伽那, 秦 言厚。”参阅翻梵语·外道法名
《漢語大詞典》:伽耶
梵语的译音。象。翻译名义集·畜生:“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象:“伽耶,出北户録。”今本北户录作“伽那”。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阿僧祇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 秦 言无,僧祇者, 秦 言数,凡梵书称阿僧祇,即 华 言无数也。”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经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漢語大詞典》:大势至(大勢至)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
《漢語大詞典》:阇提
佛家语。梵语{Jāti}的音译。花名。即“金钱花”
《漢語大詞典》:频婆果(頻婆菓)
亦作“ 频婆果 ”。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 频婆 ”、“ 频果 ”。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分類:源于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