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梆子腔  拼音:bāng zi qiāng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大陆地区的陕西,盛行于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简称为「梆子」。
《漢語大詞典》:梆子头(梆子頭)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三者不能鬭而能声,摈於养者。”
《國語辭典》:南梆子  拼音:nán bāng zi
1.乐器名,打击乐器。木制,长方形,中空,用竹签敲击,音响浑厚,多于打节拍时所用。也称为「卜鱼」、「广东板」。
2.一种京剧中的西皮腔调。曲调活泼甜美,多用于男女抒情唱段。
《國語辭典》:山西梆子  拼音:shān xī bāng zi
流行于大陆地区山西地方的剧种。由蒲剧派衍生而成。音调高亢,唱腔以梆子腔为主。也称为「晋剧」、「中路梆子」。
《國語辭典》:山东梆子(山東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i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馀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馀出。
《國語辭典》:老梆子  拼音:lǎo bāng zi
对老年人的蔑称。也称为「老梆壳」。
分類:方言老人
《漢語大詞典》:潦倒梆子
方言。不成器的人。 徐光耀 《平原烈火》十八:“现在 周岩松 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 钱串儿 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