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0,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寻梅
梅柳
玉梅
梅萼
梅枝
梅树
梅影
杨梅
梅香
岭梅
探梅
官梅
小梅
梅岭
梅福
《韵府拾遗 灰韵》:寻梅(寻梅)
十二月燕游次序正月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
《漢語大詞典》:梅柳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晋 陶潜 《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 杜审言 《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宋 范成大 《临江仙》词:“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王气 金陵 渐凋伤,鼙鼓旌旗何处忙?怕随梅柳渡春江。”
(2).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宋 苏辙 《己丑除日》诗之二:“‘梅柳’任教脩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自注:“乡人以餳蜜和麪象梅枝柳叶;又以肉杂物为羹,名之曰‘蚕丝’。”
《漢語大詞典》:玉梅
(1).白梅花。 宋 苏轼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诗:“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宋 范成大 《樱桃花》诗:“借暖衝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2). 宋 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艷妆初试,把珠帘半揭,娇羞向人,手捻玉梅低説。相逢长是,上元时节。”
(3).菊名。 宋 刘蒙 菊谱·新罗:“新罗,一名玉梅,一名倭菊。或云出海外国中,开以九月末,千叶纯白,长短相次,而花叶尖薄,鲜明莹彻,若琼瑶然。”
《漢語大詞典》:梅萼
亦作“ 梅蕚 ”。 梅花的蓓蕾。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蕚小。”《隋唐演义》第九八回:“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分類:梅花蓓蕾
《骈字类编》:梅枝
宋 陈造 早春十绝呈石湖 其二 倏看媚白破梅枝,更喜娇黄著柳丝。
元 赵偕 题梅书于周砥道宅壁间 老梅枝老花逾妙,几度相看正眼开。
宋 黄庚 渔舍观梅寄修竹韵 寒云漠漠护墙阴,潇洒梅枝出竹林。
《骈字类编》:梅树(梅树)
唐 王适 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宋 杨万里 题刘寺僧房 试问锦屏无恙否,向来梅树已无多。
宋 刘克庄 葺居一首 旋移梅树临窗下,准备花时要索诗。
分类:梅树
《漢語大詞典》:梅影
梅花之疏影。 宋 汪藻 《点绛唇》词:“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宋 范成大 《次韵同年杨廷秀使君寄题石湖》:“书到 石湖 春亦到,平堤梅影縠纹生。” 元 刘秉忠 《焚胜梅香》诗:“簷外杏花横素月,恰如梅影在西窗。”
分類:梅花
《國語辭典》:杨梅(楊梅)  拼音:yáng méi
1.植物名。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生暖地,高约六至七公尺。叶互生,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背面疏被金黄色线体。花小,单性。果实夏熟,球形,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之外果皮成熟时色红紫,味甘酸,可食,树皮可制染料。
2.地名。隶属于桃园市,面积约八十九平方公里,位于桃园冲积扇南部,有纵贯线公路、铁路通过。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國語辭典》:梅香  拼音:méi xiāng
戏曲中常用的婢女名字。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更有个小妮子,是小姐使唤的梅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
《漢語大詞典》:岭梅(嶺梅)
指 大庾岭 上的梅花。 大庾岭 上梅花,古来有名。因 岭 南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秋雨漫湘竹,阴风过 岭 梅。” 宋 苏轼 《定风波》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 岭 梅香。”
《漢語大詞典》:探梅
寻访梅花。 宋 陆游 《初冬夜宴》诗:“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笑貂裘玉楼粟起,探梅时节。”
分類:寻访梅花
《漢語大詞典》:官梅
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按, 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 清 赵翼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 ,故称。其《山园小梅》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分類:官府何逊
《漢語大詞典》:小梅
见“ 小梅花 ”。
《漢語大詞典》:小梅花
(1). 唐 大角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宋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宋 曾巩 《早起赴行香》诗:“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亦省称“ 小梅 ”。 宋 方千里 《解语花》词:“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2).词牌名。即《梅花引》。 宋 贺铸 有《小梅花》词。
《國語辭典》:梅岭(梅嶺)  拼音:méi lǐng
山名:(1)在江西省宁都县东北。因多梅树,故称为「梅岭」。也称为「修岭」。(2)大庾岭的别名。参见「大庾岭」条。因多梅,故又名梅岭。(3)在江西省新建县西的西山。相传为汉梅福修道之处,上有梅仙坛。(4)在江西省莲花县。(5)在福建省闽侯县北。(6)在福建省崇安县东南。(7)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的海滨。(8)在浙江省寿昌县西南。也称为「梅峰」。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