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桡旃(橈旃)
轻柔飘荡的旗帜。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张铣 注:“橈,弱也。”
《漢語大詞典》:危桡(危橈)
见“ 危挠 ”。
《漢語大詞典》:危挠(危撓)
亦作“ 危橈 ”。 犹危乱。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审躬酌私,必跋危挠,将恐氓俗,由此方扰。”新唐书·陆贽传:“师一挫伤,则乘其危橈,布路东溃。”
分類:危乱
《漢語大詞典》:私桡(私橈)
谓私下委曲自己,屈居人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田蚡 ﹞尝召客饮,坐其兄 盖侯 南乡,自坐东乡:以为 汉 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
《高级汉语词典》:循桡
遵行
《漢語大詞典》:躧高桡(躧高橈)
见“ 躧高蹻 ”。
《漢語大詞典》:躧高蹻
亦作“蹝高橈”。 杂戏名,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明 贾仲名 《元宵赏灯》套曲:“乔三教喜动清乐,醉八仙快躧高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杂耍之技,来自四方……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漢語大詞典》:虚桡(虚橈)
柔弱而易屈曲。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夫松竹贞秀,经寒暑而不衰;榆柳虚橈,尽一时而零落。此草木之性,修短之不同者也。”
分類:柔弱屈曲
《国语辞典》:肤桡目逃(肤桡目逃)  拼音:fū náo mù táo
比喻人胆小无勇。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
分类:胆小
《漢語大詞典》:剥桡(剥橈)
衰亡。后汉书·儒林传论:“暨乎剥橈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乘其运,世德终其祚。” 李贤 注:“易·大过:‘卦曰:栋橈凶。’橈,折也。极,终也。言 汉 祚自终,人神之数尽。”
分類:衰亡
《漢語大詞典》:阿桡(阿橈)
见“ 阿挠 ”。
《漢語大詞典》:阿挠(阿撓)
亦作“ 阿橈 ”。 屈从。后汉书·孔融传:“ 融 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晋书·顾和传:“ 和 居任多所献纳,虽权臣不苟阿挠。”新唐书·儒学传中·马怀素:“﹝ 怀素 ﹞迁考功,覈取实才,权贵謁请不能阿橈。” 宋 苏轼 《乞留顾临状》:“右臣等窃见给事中 顾临 ,资性方正,学有根本,慷慨中立,无所阿挠。”
分類:屈从
《漢語大詞典》:悲桡(悲橈)
见“ 悲挠 ”。
《漢語大詞典》:悲挠(悲撓)
悲痛烦乱。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李公墓志铭》:“尔父有不朽行,宜得知者铭。吾悲挠不忍为。尔其告若父之执!”挠,一本作“ 橈 ”。
分類:悲痛烦乱
《漢語大詞典》:诎要桡腘(詘要橈膕)
弯腰曲膝。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载黄金而遇 中山 之盗也,虽为之 逢蒙 视,詘要橈膕,君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 杨倞 注:“詘与屈同,要读为腰。橈,曲也。膕,曲脚……言俯伏畏惧之甚也。”
分類:弯腰
《漢語大詞典》:侵桡(侵橈)
见“ 侵挠 ”。
《漢語大詞典》:侵挠(侵撓)
亦作“ 侵橈 ”。
(1).侵扰,干扰。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时太后 可足浑氏 侵橈国政,太傅 评 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羣下怨愤。”宋史·太宗纪一:“冬十月癸亥,詔: 河南 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 明 归有光 《夏淑人六十寿序》:“ 武宗 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
(2).谓侵夺骚扰。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初,詔发 蜀 兵赴闕,并优给装钱, 王全斌 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漢語大詞典》:怯桡(怯橈)
见“ 怯挠 ”。
《漢語大詞典》:怯挠(怯撓)
胆小软弱。宋书·袁顗传:“ 顗 本无将略,性又怯挠,在军上未尝戎服,语不及战陈,唯赋诗谈义而已。”挠,一本作“ 橈 ”。
分類:胆小软弱
《漢語大詞典》:十夫桡椎(十夫橈椎)
见“ 十夫楺椎 ”。
《漢語大詞典》: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 十夫橈椎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蟁成靁,朋党执虎,十夫橈椎。是以 文王 拘於 牖里 , 孔子 阨於 陈蔡 。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
《漢語大詞典》:守正不桡(守正不橈)
见“ 守正不挠 ”。
《國語辭典》:守正不挠(守正不撓)  拼音:shǒu zhèng bù náo
做人处事坚守正道,公正无私。《周书。卷三七。寇俊传》:「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也作「守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