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桑弘羊
桑户返真
桑间曲
桑落
桑阴
桑榆(又作:桑榆日月侵 ...)
惟桑(又作:桑梓 维桑)
生空桑
宿瘤采桑
翳桑顾求
应桑林
子桑寒饥
柴桑
词典
扶桑
沧桑
典故
桑弘羊

相关人物
桑弘羊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74~
其明年,元封元年,卜式贬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仅斡天下盐铁。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馀万匹,钱金以钜万计,皆取足大农。……是岁小旱,上令百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久之,武帝疾病,拜弘羊为御史大夫。

例句

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白居易 盐商妇

典故
桑户返真


《庄子》内篇·卷三上《大宗师》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例句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典故
桑间曲


《礼记注疏》卷三十七〈乐记〉~665~
郑卫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东汉·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巳而自沈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
典故

《水经注疏》卷四〈河水四〉~303~
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
典故
桑阴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序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2066~
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唐·李善注:「桑榆,日所入也。」
典故 
桑榆日月侵
 
桑榆晚
  
桑榆迫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注》:「言齐光在桑榆树上。」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唐·李善注:「桑榆,日所入也。」

例句

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 储光羲 秦中守岁

桑榆日及景,物色盈高冈。 乔知之 定情篇

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日落桑榆下,寒生松柏中。 崔融 韦长史挽词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常建 太公哀晚遇

骎骎移岁月,冉冉近桑榆。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松菊寒香三径晚,桑榆烟景两淮秋。 牟融 沈尚书林亭夜宴

东园松菊存遗业,晚景桑榆乐旧游。 牟融 题山庄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诗经·小雅·小弁》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毛氏传:「父之所树,已尚不敢不恭敬。」

例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 孟浩然 重酬李少府见赠

讵知方拥彗,逢子敬惟桑。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枌榆恩赏洽,桑梓旧情恭。 张说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柳宗元 闻黄鹂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之一

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翁承赞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典故
生空桑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伊水》
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例句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典故
宿瘤采桑

相关人物
宿瘤
 
齐闵王


《列女传》卷六《辩通传·齐宿瘤女》
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曰宿瘤。初,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女采桑如故,王怪之,召问曰:「寡人出游,车骑甚众,百姓无少长皆弃事来观,汝采桑道旁,曾不一视,何也?」对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惜哉宿瘤!」女曰:「婢妾之职,属之不二,予之不忘,中心谓何,宿瘤何伤?」王大悦之曰:「此贤女也。」命后车载之,女曰:「赖大王之力,父母在内,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大王又安用之?」王大惭,曰:「寡人失之。」又曰:「贞女一礼不备,虽死不从。」于是王遣归,使使者加金百镒,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于是如故,随使者,闵王归见诸夫人,告曰:「今日出游,得一圣女,今至斥汝属矣。」诸夫人皆怪之,盛服而卫,迟其至也,宿瘤,骇,宫中诸夫人皆掩口而笑,左右失貌,不能自止,王大惭曰:「且无笑不饰耳。夫饰与不饰,固相去十百也。」女曰:「夫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王曰:「何以言之?」对曰:「性相近,习相远也。昔者尧舜桀纣,俱天子也。尧舜自饰以仁义,虽为天子,安于节俭,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后宫衣不重采,食不重味。至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桀纣不自饰以仁义,习为苛文,造为高台深池,后宫蹈绮縠,弄珠玉,意非有餍时也。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至今千馀岁,天下归恶焉。由是观之,饰与不饰,相去千万,尚不足言,何独十百也。」于是诸夫人皆大惭,闵王大感,立瘤女以为后。出令卑宫室,填池泽,损膳减乐,后宫不得重采。期月之间,化行邻国,诸侯朝之,侵三晋,惧秦楚,立帝号。闵王至于此也,宿瘤女有力焉。及女死之后,燕遂屠齐,闵王逃亡,而弑死于外。君子谓宿瘤女通而有礼。诗云:「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此之谓也。

例句

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李瀚 蒙求

典故
翳桑顾求

相关人物
赵盾
 
灵辄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例句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李绅 却到浙西

典故
应桑林

相关人物
庖丁


《庄子》内篇·卷二上《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唐·成玄英疏:「桑林,殷汤乐名也。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

例句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典故
子桑寒饥

相关人物
子桑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85~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例句

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饥。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其友名子舆,忽然忧且思。搴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韩愈 赠崔立之

典故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例句

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曹松 赠雷乡张明府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國語辭典》:扶桑  拼音:fú sāng
1.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
2.古代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楚辞。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后为太阳的代称。晋。陶渊明〈閒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3.日本的别名。参见「日本」条。
《漢語大詞典》:扶来(扶來)
亦作“ 扶徠 ”。亦作“扶犁”。 传说为 伏羲 乐名。通典·乐一:“ 伏羲 乐曰《扶来》,亦曰《立本》。”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上:“乃命 邢天 作《扶犂》之乐,制《丰年》之咏。” 罗苹 注:“扶犂,一作‘扶来’,即 伏羲 之《凤来》。来、犂古同音尔。”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一·太昊:“长离徠翔,爰作荒乐,歌《扶徠》,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 罗苹 注:“《扶徠歌》,即《凤来》之颂,乃 神农 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书》:“不肖鄙朴不文,亦宜歌《扶徠》,颂盛德,以为觴侑。”
分類:伏羲乐名
《國語辭典》:沧桑(滄桑)  拼音:cāng sāng
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参见「沧海桑田」条。清。王鹏运满江红。风帽尘衫〉词:「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吒。」
分類:朝代更迭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國語辭典》:桑落  拼音:sāng luò
桑叶凋落之时。指九月。《后汉书。卷七○。孔融传》:「桑落瓦解,其埶可见。」
分類:桑叶凋零
《國語辭典》:桑落酒  拼音:sāng luò jiǔ
一种美酒。取其于初冬桑落之时所酿造。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
分類:美酒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桑榆景
见“ 桑榆之景 ”。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景
指晚年时光。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宋 苏轼 《定州谢到任表》:“渐还鱼鸟之乡,以毕桑榆之景。”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吾辈风烛餘年,正足自娱桑榆之景,岂堪以粉黛重自斧斲耶。”亦省作“ 桑榆景 ”。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把桑榆景,倚靠也,谁知有夫就不认家。”参见“ 桑榆 ”。
《漢語大詞典》:榆景
“桑榆晚景”之省。比喻晚年。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榆景身安,惟爱一经教子。” 明朱鼎《玉镜台记·闺思》:“保祐我姑嫜鹤算童颜,松柏南山,榆景身康健。”
分類:晚年
《漢語大詞典》:惟桑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因以“维桑”、“惟桑”指父祖所建的住宅。泛指住宅。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违利建於 海昏 ,创惟桑於江汜。”
分類:父祖住宅
《國語辭典》:桑梓  拼音:sāng zǐ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漢語大詞典》:维桑(維桑)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毛 传:“父之所树,己尚不敢不恭敬。”后以“维桑”指代故乡。 晋 陆云 《岁暮赋》:“处孝敬於神丘兮,结祗慕於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亲而人亡。”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诗序:“ 阎五官 言返维桑,修途指 金陵 之地; 李六郎 交深投漆,开筵浮白玉之樽。”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 白公 是前政, 鲁望 有维桑。” 清 钱曾 《湘灵先生移居》诗:“甲子迁讹昔梦中,维桑回首又春风。”
分類:故乡
《國語辭典》:柴桑  拼音:chái sāng
1.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