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女桑
小桑树。《诗·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郑玄 笺:“女桑,荑桑也。” 朱熹 集传:“女桑,小桑也。” 汉 枚乘 《七发》:“女桑河柳,素叶紫茎。”尔雅·释木:“女桑,桋桑。” 郭璞 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 清 王夫之 《九昭》:“飘女桑之季叶兮,哀弱丧之便娟。”
分類:桑树郭璞
《國語辭典》:桑中  拼音:sāng zhōng
《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桑中,刺奔也。」或亦指男女相悦之诗。首章二句为:「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漢語大詞典》:桑中之喜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 申叔 跪从其父,将适 郢 ,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 桑中 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杨伯峻 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 巫臣 与 夏姬 私约。”《花月痕》第四六回:“﹝南北二帅﹞方其未败,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贱紈綺,吸洋烟,莫不有 桑 中 之喜。”参见“ 桑中 ”。
《漢語大詞典》:田桑
(1).种田和养蚕。泛指农事。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三国志·吴志·孙休传:“田桑已至,不可后时。” 晋 陶潜 《杂诗》之七:“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
(2).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近日山阳桲欏树几伐尽,育蚕者甚少,亦间有种桑者,惟不知种植之法,只有树桑,并无田桑。”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予以南方田桑之法告之,其父老甚喜。”
《國語辭典》:桑柔  拼音:sāng róu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六章。根据〈诗序〉:「桑柔,芮伯刺厉王也。」首章二句为:「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分類:桑树嫩叶
《國語辭典》: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漢語大詞典》:黄桑
叶子发黄的桑树。 唐 杜甫 《北征》诗:“鴟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仇兆鳌 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分類:桑树
《漢語大詞典》:桑根
(1).桑树的根。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额,有毒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
(2).蜻蛉的别名。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清 郝懿行 义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
(3).蛇名。参见“ 桑根蛇 ”。
《漢語大詞典》:桑根蛇
赤练蛇的别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黄颔蛇:“黄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蛇。頷,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
《漢語大詞典》:桑花
附生于桑树上的白藓。 宋 范成大 《花山村舍》诗:“柳菌粘枝住,桑花共叶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桑花﹝集解﹞引大明会典:“﹝桑花﹞生桑树上,白蘚如地钱花样,刀刮取炒用,不是桑椹花也。”
《漢語大詞典》:争桑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 楚 边邑 卑梁氏 之处女与 吴 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 吴 之边邑。 吴王 怒,故遂伐 楚 ,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黄人 《〈清文汇〉序》:“ 道 咸 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争,不礼让。 宋 陆游 《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漢語大詞典》:山桑
桑树的一种,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毛 传:“檿,山桑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山桑野蚕,足克贡赋。” 唐 李贺 《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漢語大詞典》:桑果
桑树与果木。《晋书·王羲之传》:“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周书·王思政传:“ 思政 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 匈奴 未灭……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元史·世祖纪四:“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分類:桑树果木
《漢語大詞典》:桑苎(桑苧)
(1).谓种植桑树与苎麻。泛指农桑之事。 唐 杜牧 《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凿六百陂塘,灌田一万顷,益劝桑苧机织。”
(2).指种植桑苎的人。
(3). 唐 陆羽 别号。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明年 桑苧 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参见“ 桑苧翁 ”。
《漢語大詞典》:桑皮
桑树的皮。为造纸的原料。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於扉屏,且诵且记。”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 江 浙 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
《漢語大詞典》:三桑
(1).传说中的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 欧丝之野 在 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此无枝之三桑又见《北山经》《大荒北经》
(2).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 明 夏完淳 《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 越 , 武夷 太姥 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 清 顺治 二年(1645年), 南明 郑鸿逵 、 黄道周 、 张肯堂 等拥立 唐王 朱聿键 于 福州 即皇帝位抗 清 ,故云“三桑扶日月”。
《國語辭典》:皮纸(皮紙)  拼音:pí zhǐ
一种质地坚韧的纸张,产于云、贵、江、浙等省,原料大都为桑树皮、楮树皮或荀壳等,多用于契据纸张或制作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