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完案
了结案件。《老残游记》第五回:“布匹尺寸颜色都与失单相符,这案不是你抢的吗?你还想狡强吗?拉下去站起来!--把布匹交还 金四 完案。”
《国语辞典》:无头案(无头案)  拼音:wú tóu àn
没头绪的案件。
分类:案件
《國語辭典》:无头公案(無頭公案)  拼音:wú tóu gōng àn
没头绪、无蛛丝马迹可寻的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后来上司详文,秋后处决了,人人称快,都传说林公精明,能通天上,辨出无头公案。」
分類:线索案件
《國語辭典》:物證  拼音:wù zhèng
法律上具有證据作用的物品。
《漢語大詞典》:堂断(堂斷)
旧时官吏审理诉讼案件的判决书。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至上控案件,除府州县批语堂断,应准钞黏外,其有钞録属详者,该民人何由得见?”
《國語辭典》:铁案如山(鐵案如山)  拼音:tiě àn rú shān
原指證据确凿而无法推翻的案子。《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宿不任凌籍,遂以诬承。招成报上,咸称吴公之神,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后亦喻已下结论不能推翻的事情。如:「董事长决定的事是铁案如山,你别试图说服他改变心意。」
《國語辭典》:提审(提審)  拼音:tí shěn
移转审讯。根据宪法第八条及提审法规定,一般人民若被法院以外之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得由当事人或其关系人向所属法院提出声请,要求拘捕机关将案子限时移转开庭审讯。如:「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
《國語辭典》:题结(題結)  拼音:tí jié
案子审毕后,写题本往上呈奏案情。《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清监仓》:「其狱中有题结死罪候冲之犯,有军徒候遣之犯。」《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现今抚院大人巡海,整驻本府,等著要题结这一案,你还能赖么?」
《漢語大詞典》:谳治(讞治)
审理案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司农署铨:“又是年刑部有大狱数事,则又命 梁 署印讞治,事竣而后还印。”
《漢語大詞典》:谳员(讞員)
审理案件的官员。《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讞员即命他速去办事。”
《漢語大詞典》:谳驳(讞駁)
审理案件,驳正是非。 明 李东阳 《刘公墓志铭》:“其为大理在 天顺 、 成化 间,讞驳详慎。”
《漢語大詞典》:谳局(讞局)
古代审理案件的机关。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文悌佳话》:“ 河内 令来謁,勒扣其印,留讞局学习。”
《國語辭典》:血案  拼音:xiě àn
凶杀案件。如:「在警方全力查缉之下,终于侦破这件灭门血案,将歹徒绳之以法。」
分類:杀人案件
《漢語大詞典》:烟案(煙案)
有关贩卖或吸食鸦片的案件。 清 林则徐 《会奏续获人烟枪具折》:“据各属文武先后报获烟案一百四十起。” 清 林则徐 《严办烟案栽赃人犯片》:“凡差役线人查拏烟案,必先将其人搜检一过,无夹带者,方许上前。”
《漢語大詞典》:讯案(訊案)
审理案件。 清 王昶 《使楚丛谭》:“八月初一日辰刻,遇 胡云坡 司寇自 山东 讯案回,晤语久之。”《冷眼观》第七回:“其时那位 真大老爷 正值午堂讯案,忽听头门外有人喊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