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格言  拼音:gé yán
可以为人法则、砥砺言行的简短词语。《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崔琰》:「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
《国语辞典》:朱子治家格言  拼音:zhū zǐ zhì jiā gé yán
书名。清朱用纯撰,言居家仪法规范诸事。也称为「《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国语辞典》:治家格言  拼音:zhì jiā gé yán
书名。清。朱用纯撰,言居家仪法规范诸事。也称为「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分类字锦》:光启格言(光启格言)
崔位为李仆射贺圣制政刑箴表光启格言昭融至道
分类:天章
《漢語大詞典》:奥林匹克格言
即“更快,更高,更强”。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中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1895年由亨利·迪东提出,1913年经顾拜旦提议,国际奥委会批准,被定为奥林匹克运动格言,并写入奥林匹克宪章。
《國語辭典》:法言  拼音:fǎ yán
1.礼法之言。《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2.书名。东汉扬雄撰,有晋李轨注及宋司马光集注,此书拟论语而作。
《漢語大詞典》:贤言(賢言)
善言;格言。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贤言流沫,备宣青史。”
分類:善言格言
《漢語大詞典》:宪言(憲言)
(1).格言。国语·周语下:“观之,与民之宪言,则皆亡王之为也。”
(2).合乎礼法之言。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而詒后人。”
分類:格言礼法
《漢語大詞典》:格谟(格謨)
犹格言。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暐》:“节俭约费,先王格謨;去华敦朴,哲后恒宪。”
分類:格言
《漢語大詞典》:恪言
格言。恪,通“ 格 ”。逸周书·小开武:“允哉,余闻在昔训典中,规非时罔有恪言,日正余不足。” 卢文弨 集校引 惠栋 曰:“恪,即古文格字。”
《國語辭典》:古语(古語)  拼音:gǔ yǔ
古代通行的俗语、谚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个正合著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
分類:流传格言
《國語辭典》:常言  拼音:cháng yán
日常流行的一些口头语,如谚语、格言等。如:「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元曲选。赚蒯通。第一折》:「常言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至于生子生孙,就是下一辈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漢語大詞典》:宝训(寶訓)
(1).皇帝的言论诏谕。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尝侍上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公歷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 元 袁桷 《装马曲》:“须臾玉巵黄帕覆,宝训传宣争頫首。”
(2).引申为宝贵的格言。 鲁迅 《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漢語大詞典》: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 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唐 杜牧 《归融册赠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 清 钱谦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终身。”
(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 宋 司马光 《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
(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三言始於 晋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贵乡公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三。
《國語辭典》:座右铭(座右銘)  拼音:zuò yòu míng
东汉崔瑗兄为人所杀,瑗为兄报仇后逃亡,后遇赦,作铭置座右以自戒。见《六臣注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注》。后遂称记在座旁警惕自己的格言为「座右铭」。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