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验覈(驗覈)
检验核实。 唐 白居易 《策林一·风化浇朴》:“盖政之臧否定於中,则俗之厚薄应於外也。何以验覈?伏请以 周 秦 以降之事言之。”
《漢語大詞典》:质证(質證)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沈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沈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漢語大詞典》:覈正
核实校正。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羣吏放手,民则弗堪。覈正斗角,公以躬监,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分類:核实校正
《漢語大詞典》:徵要
犹证据。要,核实之辞。《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説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 宣子 之辨,而求 王叔 之对。”
分類:证据核实
《漢語大詞典》:核正(覈正)
查核订正。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裴松之〈三国志〉补:“ 裴松之 补三国志,如驳辨 官渡 之兵数,核正 黎阳 之婚期……俱极允当。”
覈正:核实校正。 清 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羣吏放手,民则弗堪。覈正斗角,公以躬监,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漢語大詞典》:核叙(覈叙)
核实叙录。清史稿·礼志九:“宴礼既毕,兵部覈叙勋绩,颁爵赏有差。”
分類:核实叙录
《漢語大詞典》:简信(簡信)
犹简孚。核实。史记·周本纪:“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信,正於五刑。”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五乱简核,信有罪验,则正之于五刑矣。”
《漢語大詞典》:讯检(訊檢)
审问核实。魏书·源贺传:“ 武邑郡 姦人 石华 告沙门 道可 与 贺 谋反,有司以闻。 高宗 谓羣臣曰:‘ 贺 诚心事国,朕为卿等保之,无此明矣。’乃精加讯检, 华 果引诬。”
分類:审问核实
《漢語大詞典》:综实(綜實)
综核实际。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襄公 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综实。”
分類:核实
《漢語大詞典》:征要(徵要)
犹证据。要,核实之辞。《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説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 宣子 之辨,而求 王叔 之对。”
分類:证据核实
《國語辭典》:查实(查實)  拼音:chá shí
调查證实。如:「贿赂一经查实,依法严办。」
《漢語大詞典》:徼遮
(1).拦截。旧唐书·于頔传:“ 頔 顷镇 襄 汉 ,杀戮不辜,恣行兇暴。移军 襄 邓 ,迫胁朝廷,擅留逐臣,徼遮天使。”
(2).指反复核实,排除虚妄的成分。 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説文:徼,循也,古尧切。覈,实也。攷事襾笮徼遮,其辞得实曰覈。”说文·襾部“覈”下本作“邀遮”。 段玉裁 注:“言攷事者定於一是,必使其上下四方之辞皆不得逞,而后得其实,是谓覈。”
《漢語大詞典》:验核
同“验覈”。
检验核实。
《漢語大詞典》:验覈(驗覈)
检验核实。 唐 白居易 《策林一·风化浇朴》:“盖政之臧否定於中,则俗之厚薄应於外也。何以验覈?伏请以 周 秦 以降之事言之。”
《國語辭典》:核办(核辦)  拼音:hé bàn
查核办理。《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傍边粘著一个小小红签儿,上写著『请内批』三个字,那核办的师爷也不曾填写。」
《漢語大詞典》:核产(核産)
核实产量。如:工厂审计室年终核产是极严肃的事。
分類:核实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