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体实(體實)
调查核实。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发运司体实 淮南 、 江东 ,两 浙 米价,州县所供米每过百万石,减直予民,斗钱勿过八十。”
《漢語大詞典》:按覆
审查核实。南史·王悦之传:“时承奢忲之后,姦窃者众, 悦之 按覆无所避,得姦巧甚多,於是众署共呪诅。” 唐 柳宗元 《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后参 京兆 军事,按覆校巡,大尹恒得以取直。”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姦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於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
《漢語大詞典》:收清
谓接收钱物核实无误。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是一封信。一吊钱是给你的。都收清了,就快去罢。”
《漢語大詞典》:校考
(1).核实考察。隋书·王劭传:“校考众事,太平主出於 亳州 陈留 之地,皆如所言。”
(2). 唐 代官名。属吏部,主管考核官员功过。新唐书·百官志一:“ 贞观 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
《漢語大詞典》:检实(檢實)
检查核实。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繇 又率诸将讨破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犯突科条,事当推劾,检实姦诈。”
《國語辭典》:勘正  拼音:kān zhèng
1.校正。如:「文稿付印以前,须再三勘正讹误。」
2.审问核实。《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押下司理院,绷爬吊拷,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了。」
《國語辭典》:检覈(檢覈)  拼音:jiǎn hé
1.检查审核。《新唐书。卷一九一。忠义列传上。李憕》:「表假憕监察御史,分道检覈。」《明史。卷一三九。茹太素列传》:「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覈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
2.应考试声请人,就其所缴学经历證件,审查其所具专门学识经验及执业能力。
《漢語大詞典》:参实(參實)
验证,核实。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臣 以会日促迫,故先举所闻,其未审者,方当参实,以除凶类。”宋史·天文志一:“至 唐 僧 一行 ,改《大衍历法》,始復用浑仪参实,故其术所得,比诸家为多。”
分類:验证核实
《漢語大詞典》:校实(校實)
核查实际情况;核实。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世人多逐空声,尠能校实。”《晋书·刘弘传》:“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十二月,令州郡校实见丁,户留一丁,餘悉发为兵。” 胡三省 注:“校实,检校其实数也。”
《漢語大詞典》:要辞(要辭)
指核实的供辞。书·康诰“要囚” 孔 传:“察其要辞以断其狱。”
分類:核实
《漢語大詞典》:鞫实(鞫實)
审讯核实。新唐书·李朝隐传:“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元年:“敕御史臺鞫实以闻。” 胡三省 注:“鞫实,穷治其实也。” 清 景星杓 山斋客谭·孙旭:“臬使某,侦知其诈,擒 旭 并盗鞫实,因拟以大辟。”
分類:审讯核实
《漢語大詞典》:质确(質确)
质正核实。后汉书·寇荣传:“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復质确其过,寘於严棘之下,便奏正臣罪。” 李贤 注:“质,正也。确,实也。” 清 曾国藩 《召诲》:“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於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
分類:质正核实
《漢語大詞典》:劾按
亦作“ 劾案 ”。 审查核实罪状。《后汉书·虞诩传》:“寻 永平 、 章和 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宰相 杨国忠 支婭所在横猾。 华 出使,劾按不橈,州县肃然。”
《國語辭典》:辨覈  拼音:biàn hé
判别考核。南朝宋。何承天 安边论:「若得询之朝列,辨覈同异,庶或开引群虑,研尽众谋。」
《漢語大詞典》:括实(括實)
检查核实。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然后文尚制科之选,武先西北之虞,抑简诞以捐空,峻规程而括实,则病应适时之宜尽矣。”新唐书·苏瓌传:“ 瓌 请罢十道使,专责州县,豫立簿注,天下同日閲正,尽一月止,使柅姦匿,岁一括实,检制租调,以免劳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