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佶栗
(1).耸动貌。
(2).战栗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 元 张翥 《紫檀筚篥曲赠善吹者任子中》诗:“当头独发调最高,响来直在青云里。顿令阳春变秋色,佶栗 吴 霜飞绕指。”
分類:战栗耸动
《漢語大詞典》:悲栗
亦作“ 悲篥 ”。亦作“ 悲慄 ”。簧管乐器名。即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管口的哨子。其声悲,故名。本 龟兹国 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觱篥:“觱篥者,本 龟兹国 乐也,亦曰悲栗,有类於笳。”旧唐书·音乐志二:“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卷二八:“悲慄,篳篥,本名悲篥……一名葭管,以芦为首,竹为管,居巢笙也。”参见“ 觱篥 ”。
《國語辭典》:觱篥  拼音:bì lì
乐器名,吹管乐器。胡人吹奏的一种木管乐器。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全长七寸,状似胡笳而九孔,其声甚悲。也称为「悲栗」、「悲篥」、「悲慄」、「筚篥」、「觱栗」、「笳管」。
《漢語大詞典》:胆栗(膽栗,膽慄)
犹胆战。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歷试臺阁,号为明达。挟奸邪以事上者,见之胆慄,輒自披露。”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骈字类编》:大栗
后汉书东夷传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
《漢語大詞典》:憀栗
见 “憀慄”。
《骈字类编》:栗腹
战国策鲁仲连遗燕将书曰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史记燕世家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柳宗元为南承嗣乞效用状越败夫差多会稽纳官之子赵摧栗腹即长平死事之孤
《漢語大詞典》:栗房
栗子的外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宗保秋怀》之一:“墙角虫号瓜蔓索,树头禽吓栗房开。”
分類:栗子外壳
《漢語大詞典》:栗罅
有裂缝的栗子刺苞。 唐 韩翊 《送客之上谷》诗:“风翦荷花碎,霜迎栗罅开。”
分類:裂缝栗子
《漢語大詞典》:栗芋
芋之一种。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答李舍人适》诗:“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
《漢語大詞典》:肌栗
见“ 肌慄 ”。
《漢語大詞典》:肌慄
亦作“ 肌栗 ”。 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韵府拾遗 质韵》:松栗
刘长卿诗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分类字锦》:爆栗
欧阳修 凿地炉诗 晨灰暖馀杯,夜火爆山栗。
分类:
《漢語大詞典》:密栗
(1).缜密;坚硬。语本礼记·聘义:“﹝玉﹞縝密以栗。”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淇澳》之诗,再言‘瑟兮僴兮’,学道之士,必密栗其中而武毅其外,‘德盛不狎侮’,始能弥尔性而固道基焉。” 章炳麟 《说林下》:“邇者, 黄以周 以不文著,惟 黄 氏亦自谓钝於笔语。观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几 贾 孔 之遗章,何 宋 文之足道?”
(2).引申为确凿,无可辩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使举一密栗之反証,殆莫如古国之见灭於外讎矣。”
《國語辭典》:芧栗  拼音:xù lì
橡树的果实。因形状像栗子,故也称为「橡栗」。
分類:橡实
《漢語大詞典》:汗栗
亦作“ 汗慄 ”。因恐惧而出汗。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苟人尔,有不汗栗危厉偲偲然者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思乃父为吏本县,时常畏长官汗慄。”
分類:恐惧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