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18,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青葱玉树
琼树
琼枝玉树
绕屋树扶疏
三荆树
三珠树
上林全树借君栖宿
思人树(又作:树为人爱)
树中琴瑟
坐中玉树(又作:玉树与蒹葭相倚)
缩地树
云中江树
万年树
温树
西靡树
典故
青葱玉树


《昭明文选》卷七〈赋丁·郊祀·甘泉赋〉~325~
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据軨轩而周流兮,忽坱圠而亡垠。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㻞。唐·李善注引《汉武帝故事》曰:「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树,珊瑚为枝,碧玉为叶。」
典故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昭明文选》卷三十一南朝梁·江文通(淹)《古离别》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例句

倾盖见芳姿,晴天琼树枝。 刘商 殷秀才求诗

不愧宝刀赠,维怀琼树枝。 刘长卿 别陈留诸官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刘长卿 送李端公赴东都

琼树相思何日见,银钩数字莫为难。 崔峒 送韦八少府判官东归东京

翠羽怜穷鸟,琼枝顾散樗。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今日秋风满湘浦,只应搔首咏琼枝。 李群玉 寄长沙许侍御

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数曲独引一壶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昨者间琼树,高谈随羽觞。 杜甫 入衡州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 柳宗元 叠前

珠影含空彻,琼枝映座芳。 杨巨源 上刘侍中

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 杨巨源 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

满树铁冠琼树枝,尊前烛下心相知。 权德舆 埇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权德舆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心忆琼枝望不见,几回虚湿薜萝衣。 权德舆 答韦秀才寄一首

棣萼荣相映,琼枝色不如。 权德舆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凤文已彪炳,琼树何青葱。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

悬圃尽琼树,家林轻桂枝。 权德舆 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散之兼见贻之作

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 武元衡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武元衡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忆君何啻同琼树,但向春风送别离。 独孤及 伤春赠远

日日思琼树,书书话玉潭。 独孤及 得李滁州书以玉潭庄见托因书春思以诗代答

八龙三虎俨成行,琼树花开鹤翼张。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 窦叔向 酬李袁州嘉祐

愿言缄素封,昨夜梦琼枝。 窦群 冬日晓思寄杨二十七炼师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羊士谔 腊夜对酒

登临何事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羊士谔 郡中即事三首之三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钱起 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

欲知别后相思意,唯愿琼枝入梦频。 钱起 过张成侍御宅

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典故
琼枝玉树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四·霍小玉传〉~4007~
遂命酒馔,即令小玉自堂东阁子中而出,生即拜迎。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典故
吾亦爱吾庐
 
吾爱吾庐
 
绕屋树扶疏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读山海经诗十三首〉~00~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汎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典故 
三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荆〉~548~
《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简释

三荆: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例句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陆机 豫章行

典故

《山海经·海经》卷一〈海外南经·三株树〉~92~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郝懿行云:「《初学记》二十七卷引此经作「珠」,《淮南坠形训》及《博物志》同。』珂案:「作『珠』是也;陶潜读《山海经》诗云:『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字正作『珠』。」
典故
上林全树借君栖宿

相关人物
李义府


《隋唐嘉话》中~9~
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典故 
树为人爱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五〈定公·传九年〉~967~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例句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杜甫 古柏行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 种柳戏题

典故
树中琴瑟

参考典故
甘棠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
句章人吴平州门前,忽生一株青桐。树上有谣歌之声。平恶而斫杀。平随军北征,首尾三载,死桐歘自还,立于故根之上。又闻树巅空中歌曰:「死桐今更青,吴平寻当归,适闻杀此树,以复有光辉。」……如谣。

例句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恐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 杜甫 君不见简苏徯

典故
坐中玉树
 
玉树与蒹葭相倚
 
双璧蒹葭

相关人物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9~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明帝恨之,左迁玄为羽林监。」
典故
地能缩
 
地难缩
 
缩却地
  
缩地仙
 
缩地树
 
缩地无方
 
缩地符
 
缩山川
 
长房缩地术
 
长房术

相关人物
费长房


《神仙传》卷五《壶公传》
(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

简释

长房术:咏仙术,亦指赶路心情急切而倍道兼行。唐岑参《安西馆中思长安》:“遥凭长房术,为缩地山东。”


例句

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 令狐楚 赠毛仙翁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

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岑参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若取寿长延至易,如嫌地远缩何难。 方干 赠五牙山人洗修白

常时爱缩山川去,有夜自携星月来。 方干 赠天台叶尊师

补天留彩石,缩地入青山。 李秘 禁中送任山人

小松已负干霄状,片石皆疑缩地来。 权德舆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缩地黄泉出,升天白日飞。 沈佺期 哭道士刘无得

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 王建 闻故人自征戌回

缩地朝珠阙,行天使玉童。 王维 赠焦道士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凤仙。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首之七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鱼台。 翁承赞 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树册封次日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命风驱日月,缩地走山川。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之五

典故
天际识归舟
 
云中江树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行旅下·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259~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典故 
万年树


《昭明文选》卷十一三国魏·何平叔(晏)《景福殿赋》
「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唐·李善注引《晋宫阁铭》:「华林园万年树十四株。」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己·杂诗下·直中书省〉~408~
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玲珑结绮钱,深沈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兹言翔凤池,鸣佩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例句

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上官仪 咏雪应诏

朱实初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 李嘉祐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素浪遥疑太液水,青枫忽似万年枝。 李嘉祐 江湖秋思

寒生五湖道,春入万年枝。 皇甫曾 奉送杜侍御还京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皇甫曾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瑞气朝浮五云阁,祥光夜吐万年枝。 许景先 奉和御制春台望

朝朝待诏青锁闱,中有万年之树蓬莱池。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光


《汉书》卷八十一《孔光传》
「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凡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晋·晋灼注:「长乐宫中有温室殿。」

例句

应怜宣室召,温树不同攀。 武元衡 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使还奉寄中书李郑二公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沈佺期 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苏颋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语当温树近,飞觉禁园深。 陆翱 禁林闻晓莺

词庭草欲奏,温室树无言。 韦元旦 早朝

掖垣留宿鸟,温树落馀花。 韦述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典故
西靡树

相关人物
刘宇(东平思老)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靡。』」

例句

唯馀西靡树,千古霸陵原。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

《漢語大詞典》:琼枝(瓊枝)
(1).传说中的玉树。《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2).喻嘉树美卉。 唐 王涯 《望禁门松雪》诗:“金闕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金 元好问 《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蘂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粧。” 明 沈璟 《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他便走到窗下,掀起窗帘看了一看,回头笑说:‘是不是庭院里的玉树琼枝?’”
(3).喻贤才。 唐 李德裕 《访韦楚老不遇》诗:“今来招隐逸,恨不见琼枝。”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游》诗:“琼枝何以先旧色,客路风尘亦劳矣。”
(4).喻皇族子孙。 唐 萧颖士 《为扬州李长史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5).喻美女。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絶代徒倾国。” 宋 秦观 《虞美人》词:“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张诒庭 《无题》诗:“珍重 瀛 壶 无限好,文鸞端合占琼枝。”
(6).喻灯烛。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火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7).木棉树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树木·棉:“木棉,一名琼枝。”
《漢語大詞典》:琼树(瓊樹)
(1).仙树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2).形容白雪覆盖的树。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已随 江令 夸琼树,又入 卢家 妬玉堂。”
(3).树木的美称。 唐 许稷 《赋得风动万年枝》诗:“琼树春偏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4).喻品格高洁的人。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故人年少真琼树,落笔风生战堵墻。”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瑶华烦远寄,琼树最相思。”
(5).喻美女。 宋 周邦彦 《黄鹂绕碧树·春情》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國語辭典》:三荆(三荊)  拼音:sān jīng
1.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漢語大詞典》:荆枝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国卬 , 穀州 刺史;弟 国稀 , 仁州 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國語辭典》:三珠树(三珠樹)  拼音:sān zhū shù
1.神话传说中的珍木。树形如柏,叶皆为珠。见《山海经。海外南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2.唐代王劾、王勃、王勔三兄弟皆有才名,杜易合称其为「三珠树」。见《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王勃传》。后用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宋。楼钥 王提刑正功挽词:「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漢語大詞典》:思人树(思人樹)
周 初, 召公 巡行乡邑,在棠树下决狱理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身后,人民留着棠树不伐,作《甘棠》诗怀念他。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称贤者或先人所种之树为“思人树”。因见树则思慕其人,故称。 唐 柳宗元 《种柳戏题》诗:“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宋 王十朋 《杉》诗:“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翠丝结作思人树,他日儿孙岂忍摧。”
《國語辭典》:缩地(縮地)  拼音:sù dì
相传东汉时费长房有神术,能收缩土地,将千里外的景物展现眼前。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
《漢語大詞典》:万年枝(萬年枝)
(1).树名。即冬青。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 唐 上官仪 《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 江 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唐 韩偓 《鹊》诗:“莫怪天涯栖不稳,託身须是万年枝。”
《漢語大詞典》:温树(温樹)
同“温室树”。 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自绸繆轩陛,十有餘载, 温 树靡答,露事不詶。”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祗闻 温 树誉,堪鄙竹林贤。”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 兔苑 风移,爱甘棠而益茂; 龙池 天近,著 温树之 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