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阎浮檀(閻浮檀)
梵语。河名。檀,义译为河。阎浮树下有河,故称 阎浮檀 。大智度论卷三五:“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为 阎浮檀 金。” 宋 王安石 《咏菊》之一:“ 补落迦山 传得种, 阎浮檀 水染成花。光明一室真金色,復似 毗耶 长者家。”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俺只见涧壑潺湲, 阎浮檀 水浄洄漩。”
《漢語大詞典》:封禅树(封禪樹)
秦始皇 封 泰山 后,下山遇暴风雨,躲避于一松树下,因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亦称之为“封禪树”。 清 吴伟业 《八风诗·东北风》:“万乘雨休封禪树,八神波断 羡门山 。”参见“ 五大夫 ”。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楸线(楸線)
秋天楸树下垂的细枝。埤雅·释木:“楸有行列,茎榦乔耸凌云,华高可爱,至秋垂条如线,俗谓之楸线。” 宋 陆游 《中庭纳凉》诗:“摇摇楸线风初紧,颭颭荷盘露欲倾。”按,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柳丝楸线》:“柳谓之丝,楸谓之线。”
《漢語大詞典》:指树为姓(指樹爲姓)
道教传说, 老子 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老君 感星载诞、莫测受气之由;指树为姓,未详吹律之本。”
《國語辭典》:正冠李下  拼音:zhèng guān lǐ xià
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可避免偷李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梁书。卷三三。王僧孺传》:「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国语辞典》:正冠纳履(正冠纳履)  拼音:zhèng guān nà lǚ
在李树下不要整帽子,处瓜田里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履之嫌,终始不蹈。」
《国语辞典》:三义庙(三义庙)  拼音:sān yì miào
汉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树下结为兄弟,誓同生死,并合力建立了蜀汉。后人为三人立庙,称为「三义庙」。
《國語辭典》: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拼音: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经过瓜田时,不弯身穿鞋;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理帽子。语出汉。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比喻避免招惹嫌疑。明。陆釆《明珠记》第一七出:「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
《國語辭典》:李下无蹊(李下無蹊)  拼音:lǐ xià wú xī
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言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人借李树与李姓同字,遂反用以称颂李知远、李乂为人正直,秉公选举,无人敢走私门。《全唐诗。卷八七六。语。时人号李知远语》:「知远知选,胥吏肃然敛迹,时人号云:『李下无蹊。』」《新唐书。卷一一九。李乂传》:「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树下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参见:头陀)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头陀行之一。
【三藏法数】
树下坐者,谓出家之人,不宜营治舍宅,当于树下或石窟中,随便而居,修习禅定也。
【三藏法数】
谓比丘于冢间不得道者,当至树下,思惟求道。如佛生时,成道、转法轮、般涅槃,皆在树下。有如是因缘,是故比丘如佛所行,当树下坐,为头陀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菩提树下成道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菩萨自知成道时至,于菩提树下,破诸魔众。魔王败绩,鬼兵退散,菩萨安坐不动,即成佛道,是为菩提树下成道。(菩提树者,谓佛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