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栋梁
典故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高柔传〉~685~
魏初,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帝嘉纳焉。
《國語辭典》:栋梁(棟梁)  拼音:dòng liáng
1.房屋的大梁。《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桷。」
2.比喻担负国家重责大任的人。《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陈球》:「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三国演义》第九七回:「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