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3,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素标
曾标
标高
标拨
标揭
标石
标映
鱼标
神标
标帜
标望
标鉴
松标
上标
黄标
《漢語大詞典》:素标(素標)
(1).高雅的风度、品格。 宋 刘克庄 《沁园春·梦中作梅词》词:“冷艷谁知,素标难褻,又似 夷 齐 饿 首阳 。”
(2).指白发。 晋 陶潜 《杂诗》之七:“弱质与运頽,玄鬢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涂渐就窄。”
《漢語大詞典》:曾标(曾標)
高标。比喻高尚的风姿。曾,通“ 层 ”。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曾标横浮云,下抚 谢朓 肩。”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曾标言其标致之高也。”
分類:高尚风姿
《國語辭典》:标高(標高)  拼音:biāo gāo
地面、山丘或建筑物的最高点与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如:「这座山的标高是三千公尺。」
《國語辭典》:标拨(標撥)  拼音:biāo bō
1.依标准分拨。《元曲选外编。九世同居。第二折》:「庄田与我亲标拨,钱粮与我别项收。」
2.釐清、分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和你个庄家理说,也不索去官中标拨。」
分類:分辩分拨
《漢語大詞典》:标揭(標揭)
(1).谓标榜炫耀。 清 薛福成 《王君墓志铭》:“呜呼!其贤於世之倖躐亨衢,高自标揭,觝鑠古今,而言行不相顾者,盖亦远矣!”
(2).显明。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临时集会之组织法》:“但永久之社会组织,略同于二者之外,更加以须有正式举定之职员,及一切之章程规则,并有定期之会议,标揭之意志,规定之人数。”
《漢語大詞典》:标石(標石)
测量标志的一种。多用规定形状和大小的混凝土或岩石立方埋在地面或地下,以标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引申为标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唯蒸汽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现,确是划分时代的标石。”
《漢語大詞典》:标映(標映)
光耀特出。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论王规令》:“ 威明 昨宵奄復殂化,甚可痛伤。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斯实俊民也。”《隋书·循吏传·房恭懿》:“ 德州 司马 房恭懿 出宰百里,毗赞二藩,善政能官,标映伦伍。” 清 侯方域 《与宋公子牧仲马》:“自 吴 徐 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絶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
分類:光耀特出
《漢語大詞典》:鱼标(魚標)
卖鱼时设立的标牌。 唐 李商隐 《赠从兄阆之》诗:“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蘚庭中鹿跡微。” 清 朱彝尊 《为魏上舍坤题水村图》诗之二:“斜插鱼标颺酒旗,柳隂小犬吠笆篱。”
分類:设立标牌
《漢語大詞典》:神标(神標)
神异的风标。 明 何景明 《怀三吉士》诗:“神标秀骨自殊众,水之文蛟山之鹤,十年戢鳞在烟海,一日比翼栖云阁。”
分類:神异风标
《國語辭典》:标帜(標幟)  拼音:biāo zhì
用以识别的旗帜或记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大梁城中迫隘,欲展外城,先立个标帜,候今冬农隙之时,兴工板筑。」也作「摽帜」。
《漢語大詞典》:标望(標望)
谓声望很高。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 从 会稽 还” 刘孝标 注引 周祗 《隆安记》:“﹝ 恭 ﹞祖父 濛 司徒左长史,风流标望。”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上介尚书左僕射 陆 公 长沅 ,齿差太师,标望絶人。”
分類:声望
《漢語大詞典》:标鉴(標鑒)
(1).谓自我炫耀、标榜。《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吕延济 注:“自出标眩,为己明鉴。”
(2).谓识鉴。新唐书·王珪传:“ 珪 与 玄龄 、 李靖 、 温彦博 、 戴胄 、 魏徵 同辅政。帝以 珪 善人物,且知言,因谓曰:‘卿标鉴通晤,为朕言 玄龄 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漢語大詞典》:松标(松標)
松树梢头。 晋 卢谌 《赠刘琨》诗:“绵绵女萝,施於松标。”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嫋嫋松标雀,婉孌柔童子。”
《漢語大詞典》:上标
标在某一字的右(或左)上角的字(如在印刷中)
《漢語大詞典》:黄标(黄標)
(1).黄色的标记。宋书·鲁爽传:“ 爽 使其众戴黄标,称 建平 元年,窃造法服,登坛自号。”
(2).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 宏 性爱钱,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餘间。”后以“黄标”借指钱财。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五:“黄标千万积,翻讶屋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