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6,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仙标
建标
自标
标胜
云标
标识
标枝
标异
标新
标指
立标
标目
标本
标记
奇标
《漢語大詞典》:仙标(仙標)
(1).超凡脱俗的风标。用于赞誉人的风度。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久慕仙标,今方亲炙。”
(2).超凡脱俗的风标。用于赞美鹤的丰姿。 宋 范仲淹 《谢柳太博惠鹤》诗:“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詎敢轻。”
《漢語大詞典》:建标(建標)
树立标识。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李善 注:“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市肆皆建标筑土为候。”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东岐若僧帽垂空,西岐尤高耸,四尖东枝,鋭若脱颖,与二岐西岫,建标絶顶,各见雄振。”
《漢語大詞典》:自标(自標)
自我标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犹之自标门阀,称乃祖乃宗絶大官衔,而不知其与己无干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自注:“然曩日 金人瑞 辈,亦非不举此自标,盖以猥俗评选之见,而论六艺、诸子之文,听其发言,知其鄙倍矣。”
分類:自我标榜
《漢語大詞典》:标胜(標勝)
犹高胜。指高尚之道。《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性託夷远,少屏尘杂,自非可以弘奬风流,增益标胜,未尝留心。” 刘良 注:“标,高也。言公性託简易……自非大劝风俗、增益高胜之道者,未尝留心。”
分類:高尚
《漢語大詞典》:云标(雲標)
云的顶端。比喻极高处。 唐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云标金闕迥,树杪玉堂悬。”
分類:顶端高处
《國語辭典》:标识(標識)  拼音:biāo zhì
1.表明特徵的记号。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举一名以为标识耳。」《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2.标明、显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
《高级汉语词典》:标枝
树梢的枝条
《漢語大詞典》:标异(標異)
谓表明与众不同。隋书·西域传·波斯:“国无死刑,或断手刖足,没家财,或剃去其鬚,或繫排於项,以为标异。”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其性情好尚固絶异乎常女子也。然亲戚时聚处,酬高应卑,各适其人,未尝以才语自标异,其密於用心者如是。”
《漢語大詞典》:标新(標新)
标举新的主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古人门户虽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有的依据着‘风流’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标新的文学。”参见“ 标新立异 ”。
分類:标举主张
《國語辭典》:标新立异(標新立異)  拼音:biāo xīn lì yì
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以表示与众不同。《隋唐演义》第三一回:「但今作者,止取体艳句娇,标新立异而已,原没甚骨力规则。」也作「标新领异」、「标新取异」。
《漢語大詞典》:标指(標指)
(1).准则。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於书无所不读,其学本於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於‘六经’。”
(2).犹标榜。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 赵丞相 特用材鋭甚,清官重职,往往世所标指谓道学者,忮者尤怨。”
(3).批点。 明 张鼐 《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
《漢語大詞典》:立标(立標)
(1).设立标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初, 璞 欲移城,於东迁处立标,輒为飞鸟衔去。”
(2).航标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标目(標目)
(1).标立名目。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考其滥觴所出,起於 司马氏 。案 马 《记》以史制名, 班 持 汉 标目。”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使 熹 果无学术歟?人何用仰之;果有学术歟?其相与从之者,非欲强自标目以劝人为忠为孝者,乃所以为人材计,为国家计也。”
(2).指标立的名目。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 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
(3).题名。 明 李东阳 《〈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吾友 倪文毅公 岳 称其父 文僖公 尝得旧图,人各有标目,有 王维 、 史白 者,而不能悉记也。” 明 袁宏道 《看梅用前韵》:“气条繁蕊乱高清,引得时流妄标目。”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 唐 张为 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 白居易 、 孟云卿 、 李益 、 鲍溶 、 孟郊 、 武元衡 ,皆有标目。”
(4).谓给人起绰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 祐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5).显扬。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逢 ( 甄逢 )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一本作“ 标白 ”。
(6).古代戏曲开场白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一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國語辭典》:标本(標本)  拼音:biāo běn
1.标,末尾。本,根本。标本指本末主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八。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经过处理,可长久保存原貌的动、植物个体或器官、或矿物之碎片等。
《國語辭典》:标记(標記)  拼音:biāo jì
1.标明、表记。《古文苑。卷一九。碑。楚相孙叔敖碑》:「念意自然,刻石铭碑。千载表绩,万古标记。」《水浒传》第九四回:「宋某于功绩簿上,一一标记明白。」
2.标志、符号。如:「正字标记」。
《漢語大詞典》:奇标(奇標)
(1).稀奇,精致。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四折:“则听的聒耳笙歌闹炒,珍羞端的奇标。”
(2).谓出众的仪表。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英豪,粹质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