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9,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关尺
样儿
正品
比照
格样
诗准
行款
排队
榷率
五量
等极
典范
讹音
正器
法准
《漢語大詞典》:关尺
旧时海关收税用的标准尺,1关尺合0.358米。
分類:海关标准
《漢語大詞典》:样儿(樣兒)
(1).样子。谓可供人模仿的式样或效法的标准。《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明日你拿个样儿来,我替你做双好鞋儿穿。”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勉勉强强的抠搜些出来,这个局面,可就不像样儿了。”
(2).指人的神态、表情。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三:“ 马威 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
(3).犹规矩。红楼梦第十九回:“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嬷嬷越不敢説你们了。”
《國語辭典》:正品  拼音:zhèng pǐn
品质符合于规定标准且原厂制造的产品。相对于仿冒品等。
《國語辭典》:比照  拼音:bǐ zhào
1.按照已有的格式或事例办理。如:「比照办理」。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五六七。兵部。保举》:「应比照捐班注销之例,准其将保案注销。」
2.比较对照。《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命州郡守倅结罪保明,比照字迹无伪,方许帘引注籍。」
《國語辭典》:格样(格樣)  拼音:gé yàng
格式、样子。《旧五代史。卷九二。晋书。李怿传》:「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
《漢語大詞典》:诗准(詩準)
诗的标准,诗的典范。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天地开闢,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羣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 舞阳 。’此 司马宣王 《过温歌》,宜入诗準。”
分類:标准典范
《國語辭典》:行款  拼音:háng kuǎn
1.文字书写的行列款式。或专指书法的书写格式。
2.标准。《金瓶梅》第三一回:「这个有甚行款?我每怎么估得出来?」
《國語辭典》:排队(排隊)  拼音:pái duì
依照顺序排列成行伍。如:「排队上下车是基本礼仪」。《施公案》第三二八回:「窦耳墩又命众喽兵排队迎接。众喽兵答应一声,即刻排起队伍。」
《漢語大詞典》:榷率
谓专卖税的标准比率。新唐书·食货志二:“由是两税、上供、留州,皆易以布帛、丝纊,租、庸、课、调不计钱而纳布帛,唯盐酒本以榷率计钱,与两税异,不可去钱。”
《漢語大詞典》:五量
(1).五种计量标准的合称。管子·水地:“準也者,五量之宗也。”《孔子家语·五帝德》:“治五气,设五量。” 王肃 注:“五量:权衡、升斛、尺丈、里步、十百。”
(2).五种量器的合称。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北史·魏纪一:“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
《漢語大詞典》:等极(等極)
等级标准。逸周书·度训:“爵以明等极。”
《國語辭典》:典范(典範)  拼音:diǎn fàn
学习的榜样。如:「他的孝亲行为,堪为典范。」《宋史。卷三四七。列传。颜复》:「请令礼官会萃古今典范为五礼书。」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诸家文字。叙图画名意》:「古之秘画珍图名随意立,典范则有《春秋》,《毛诗》、《论语》、《孝经》、《尔雅》等图。」
《漢語大詞典》:讹音(訛音)
(1).不合标准的异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 宋 秦观 《拟韦应物》诗:“痴儿踏 吴 歌,婭姹足讹音。” 刘师培 文说·和声篇:“特处封建之朝,则《国风》可齐《雅》《颂》;值同文之世,则讹音甚于枘方。”
(2).讹变的字音。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三:“ 黑 津 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 三姓 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 鲁迅 《二心集·〈夏娃日记〉小引》:“他本姓 克莱门斯 (SamuelLanghorneClemens,1835-1910),原是一个领港,在发表作品的时候,便取量水时所喊的讹音,用作了笔名。”
分類:标准字音
《漢語大詞典》:正器
谓合乎标准的治具或器具。鹖冠子·泰鸿:“先定其利,待物自至,素次以法,物至輒合。法者,天地之正器也。” 汉 刘向 《熏炉铭》:“嘉此正器,嶃巖若山。”
分類:标准器具
《漢語大詞典》:法准(法準)
规范标准。 三国 魏 阮武 《阮子·政论》:“世多善弩而拙於弓。弓无法準,故任巧由意。弩有法準,故易有善。”
分類: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