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柳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字伯存。师萧颖士,又好黄、老之学。代宗大历中辟为河东府掌书记,迁殿中侍御史。后失明,终于家。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并字伯存。大历中辟河东府掌书记。迁殿中侍御史。丧明终于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郴,一作郯,误。代宗大历中曾举进士,与李端、卢纶过从唱酬。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唐诗纪事》卷二九。《郡斋读书志》卷四上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2句。
唐诗汇评
柳郴,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一作柳郯,或以为即柳淡。大历中进士,与李端、卢纶辈相酬和。有《柳郯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残句一。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郴与李端、卢纶友辩,《贼平后送客还乡》诗云:“他乡生白发,旧国有青山。”最有思致。尤长于短句,如《赠别》云:“江浦程千里……”又云“何处最悲辛……”
柳冕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敬叔。柳芳子。博学富文辞,父子并居集贤院,累迁太常博士。德宗亲郊庙,慎祀典,冕据礼以对,本末详明,帝嘉之。后以言事劲切,出为婺州刺史,充福建观察使。自恨久疏斥,上表乞代。代还,卒。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冕字敬叔。集贤学士芳子。贞元中官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观察使。卒赠工部尚书。
柳岘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岘。贞元三年试太常寺奉礼郎。
柳晟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0—818 【介绍】: 唐河中解人。少以孝闻。拜检校太常卿。德宗立,晟亲信用事。朱泚反,从帝奔奉天。自请说叛军,为泚捕系。半夜出逃,断发为僧,间归奉天。累官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河东县子。使回鹘还,进公爵。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德宗贞元间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道伦。贞元中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道士。本名杨仁力。少习医药,言多诞妄。宪宗元和中,因李道古、皇甫镈之荐征入禁中。言天台多灵药,愿为长吏以求。十三年,授台州刺史,赐金紫。泌驱民采药,岁余一无所得,举家入山谷。有司捕送京师,仍待诏翰林。宪宗服泌药,日益烦燥,遂为宦官所杀。穆宗即位,以泌付京兆府杖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0 本名杨仁力,一作杨仁昼。少习医术,言多诞妄。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宰相皇甫镈荐之,诏居兴唐观炼药。自称能致灵药于天台山,十一月诏权知台州刺史。岁余无所得,遂举家逃入山中。浙东观察使捕送京师,复使待诏翰林。十五年正月宪宗服其药躁怒,为宦官所弑。穆宗即位,下诏处死。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成伯。柳芳子。博涉群书,年六十余始仕。宪宗元和初为大理少卿,与许孟容等刊定敕格。以病改右散骑常侍,致仕。卒年九十余。有《格后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1 字成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少嗜学,该博群籍。60余岁始入仕。德宗贞元初受命迎颜真卿之丧。累官膳部郎中。宪宗元和初,为大理少卿。再迁右庶子,改秘书监,不拜,以右散骑常侍致仕。穆宗长庆元年(821)卒,年90余。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语林》卷六收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2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字宽,又字起之。德宗贞元中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校书郎,召为吏部郎中。宪宗好武功,数出游畋,公绰奏《太医箴》以讽,寻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讨吴元济,每战辄克。文宗时累官河东节度使,与沙陀和睦相处。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卒谥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2 字宽,小字起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公权之兄。德宗贞元元年(785)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四年再登是科,授渭南尉。宪宗元和二年(807)为西川营田副使兼成都少尹,曾与武元衡、裴度等为《中秋夜听歌联句》。后历吏部郎中、鄂岳观察使、京兆尹、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等职。文宗大和六年(832)卒,谥成,一说谥元。家富藏书,工翰墨,属文典正,不尚浮靡。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公绰字宽。小字起之。京兆华原人。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再登贤良方正科。累拜御史中丞。元和中迁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长庆三年改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敬宗朝历刑部尚书。大和四年为河东节度使。徵为兵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唐河东人。穆宗长庆元年,官易州刺史。朱克融据幽州叛,公济破其军于白石岭。二年,迁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使。累进检校司空,封上谷郡王。
柳应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解人。宪宗元和中,兼殿中侍御史。七年,为太常博士。后官至水部员外郎,卒。应规初为郎,求族叔柳公绰为市宅,公绰不许。及卒,公绰善视其孤。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澈字直方。元和中官太子通事舍人飞骑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解人。柳冕子。长于著述,尤擅传奇。宪宗元和中,曾著传奇《上清传》、《刘幽求传》,又采其曾祖柳彦昭、祖柳芳、父冕家集所记累朝典章因革、时政得失,著《家学要录》一卷。又记其伯父之言为《常侍言旨》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镇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叔文败,宗元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又工诗,风格清峭。有《柳河东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年后调蓝田尉。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柳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苏轼称柳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朝擢礼部员外郎。坐党王叔文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扪虱新话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
《蔡宽夫诗话》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
《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
《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
岁寒堂诗话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
竹庄诗话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后村诗话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
后村诗话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后村诗话
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沧浪诗话
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
诗人玉屑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瀛奎律髓
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世言韦、柳,韦诗淡而缓,柳诗峭而劲。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
唐诗品汇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柳亦不偶然。
《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
《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
诗镜总论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
诗筏
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
《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
说诗晬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茧斋诗谈》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剑溪说诗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
剑溪说诗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柳者,柳之胜刘,又不但诗文。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
《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
《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柳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
《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
《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
三唐诗品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865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字诚悬。柳公绰弟。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拜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文宗时为中书舍人。武宗时累封河东郡公,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有《玄秘塔碑》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宪宗元和三年(808)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右补阙、翰林学士。穆宗爱其书法,问用笔之法,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官至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封河东郡公,卒赠太子太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应制诗《贺边军支春衣》诗脱口而成,婉丽深切,文宗叹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联句诗亦为文宗所赏,以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唐诗汇评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元和三年(808),以状元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辟夏州节度掌书记。长庆中,官右拾遗、右补阙。大和中,为司封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后累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均兼内职。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后累进至太子少师。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公权博贯经术,通音律,工诗文,其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极为时重,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全唐诗》存诗五首。
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公权字诚悬。兵部尚书公绰弟。元和初进士。累迁司封员外郎。历穆敬文三朝。皆侍书禁中。文宗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迁学士承旨。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公。历工部尚书。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词清意足,不可多得。”
唐诗纪事
文宗时,(公权)充翰林学士,从幸永安宫,苑中驻骅,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之。
䂬溪诗话
唐文宗夏日联句,东坡谓宋玉对楚王雄风,讥其知己不知人也;公权小子,有美而无规。为续之曰:“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所施,清阴及四方。”或谓:“五弦之薰风,解愠阜财。”已有陈善责难意。愚谓不然。凡规谏之辞,须切直分明,乃可以感悟人主。故盗言孔甘,良药苦口。若以“薰风自南”为陈善闭邪,但恐后世导谀侧媚、说持两可者,皆得以冒敢谏之名矣。
滹南诗话
柳公权“殿阁生微凉”之句,东坡罪其有美而无箴,乃为续成之。其意固佳,然责人亦已甚矣。……规讽虽臣之美事,然燕闲无事,从容谈笑之暂,容得顺适于一时,何必尽以此而绳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