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七八
戴柱,字安仲。南海人。明思宗崇祯间人。著有《閒游诗草》。事见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五五。
党国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扶风人,字伯才。崇祯间贡士。任合阳训导。李自成入西安后,弃官归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初名松,字子乔。崇祯十三年进士。为歙县知县。有《学脉正编》。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松,字子乔,后更名公柱,奇玉子。崇祯庚辰进士,知歙县事,罢归,遂不复仕。有《澹斋草》。
维基
李公柱,原名李松,字子乔,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礼部观政,本年授歙县知县。
张奇柱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奇柱,直隶肃宁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明亡降清,顺治二年(1645年),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河西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怀宁人,字若木。崇祯十三年进士。擢兵科给事中。不避嫌怨,以被谗下狱。诏再鞫,始获昭雪。后以母老乞归,隐居太平山中,暇则俯仰吟咏。卒于清初。
维基
宣国柱(16世纪—17世纪),字若木,号颐庄,直隶安庆府怀宁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宣国柱聪明博学,曾写作古文和诗歌,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因召对称旨而获授兵科给事中,一年内连上十多次奏章得温旨,不久遭陷害入狱,弘光年间官复原职,与赵东曦、朱邦祈、吴允谦、丁圣时、王运熙、胡周鼒同时召用。南京失守后他在太平山隐居,每天哭著说:「我因为母亲年老,欠先帝一死。」母亲死后哀痛过度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太平府芜湖人。崇祯十一年,参与吴应箕等撰《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昆铜,芜湖诸生。有《土音集》。
石廷柱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61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隶汉军正白旗,瓜尔佳氏。初为明广宁守备,明天启二年降清,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间劝降明大凌河守将祖大寿。崇德间从攻皮岛及锦州等地,擢至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都统)。顺治元年入关,转战至江南,授镇海将军,驻防镇江。卒谥忠勇。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中柱,字石厓,号摩青,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授吉水令口吃于书无不读尤好管韩故为文雄深浩瀚卓然成家有怀木庵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石臣,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除知吉水县有木庵诗草
维基
沈中柱,字右臣,号摩青,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同进士出身。口吃不能言,熟于左国史汉,尤好管韩为文,纵横捭阖,落笔数千言立就。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进士,初授江西吉水县知县,请减租蠲税,当事者格不行。复邹忠介书院以课士,黄道周以言事下狱,遗书刘彭岫,力救罢归。后构建怀木庵,奉父隐其中,著有《怀木庵稿》、《问道录》。晚为僧,名行燃,号无诤,往来灵隐、金粟间。
马国柱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 【介绍】: 清辽阳人,隶正白旗汉军。天聪间,以诸生值文馆。崇德间授都察院理事官。顺治初擢山西巡抚,加兵部尚书,督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所至镇压抗清义军。加太子太保致仕。

人物简介

简介
洪柱元(홍주원,1606年—1672年),字建中,号无何堂,本贯丰山,朝鲜王朝驸马,尚朝鲜宣祖嫡女贞明公主,封永安尉。谥号文懿。
刘余谟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馀谟,字潜柱,直隶安庆怀宁人,明末清初官员。刘若宰之侄。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降清后,授庶吉士,上疏“垦荒兴屯疏”称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官至刑科右给事中。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爆发陈名夏案,初三日刘余谟、御史陈秉彝替名夏缓颊,双方争执不下。刘馀谟喋喋不休,帝为之大怒,下令将余谟革职。
常若柱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常若柱,字擎宇,陕西蒲城人。清初官员。常若柱于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科给事中。
蒋国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8 【介绍】: 清汉军镶白旗人。顺治间由都察院启心郎累擢山东巡抚,康熙间调浙江。奏免荒田浮赋及杂派诸役,民困得减。
周元懋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50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柱础,别字德林。明末知思南府,以母忧未赴。南明鲁王建国时,破家输饷。后削发入灌顶山,终日狂饮,称醉和尚。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汪中柱,字惟石,杭州籍歙县人,明季诸生,顺治时隐居,著《光霁轩集》。